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31章 不合国情(1 / 3)

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现代社会的铅版印刷,别看设备和机械化程度高了许多,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实跟活字印刷一样。

效率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这会连雕版印刷术都还没有。

雕版印刷术虽然发明于唐朝,并在唐中晚期得到普及应用,可眼下尚未出现。

眼下,想到复印书籍,很简单,两条路,第一条,手抄,第二条,拓印。

手抄好理解,就是借书,然后一笔一划自己炒。

这年头抄书是不丢人的。

不但不丢人,还是一种风尚,要么不抄,要么大家一起抄。

书籍之珍贵,也远非现代人可以想象。

拓印,要先刻碑。

所以古代乃至眼下的大唐,各种碑,那些传世的经典书法作品,往往也带有碑字。

这也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得先有文稿,然后在石碑上刻写。

那些著名的碑文,更是名家手书于石上,再行刻写。

由此而刻出来的碑文,是正的,字体部分凹陷入石,称之为阴文。

再以纸张覆盖石碑,便称之为拓。

而不管怎么拓,墨汁是上在石碑上,还是上在纸面上,总而言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因为石碑的刻写,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

尤其那些名家作品,明明没多少字,却动不动好几年。

拓本,也通常是黑底白字,跟白底黑字的印刷,截然相反。

而事实上,哪怕是后来大面积推广的雕版印刷术,缺点也很突出。

因为雕版制版一样耗时耗力,有错难以修正。

雕版印刷的效率提高,只是相对之前的手抄和拓印,实际上效率依然不高。

活字印刷就不一样。

活字印刷,印同一书籍,对比雕版印刷或许优势不大。

可印制不同的书籍,尤其数量上来的时候,那效率,雕版印刷拍马也追不上。

因为雕版印刷的版面是固定死的,每换一篇文章每换一部书籍,都要重新雕刻制作。

而活字印刷不用。

活字印刷,归根结底需要的就一套字,充其量就是每个字多准备几个。

因为这字是活的。

铁水浇筑的方形带边框模板,粘连剂倒进去,加热熔融,然后把一个个字按照顺序捡进去,待到粘连剂冷却,活字被固定,版型也就成了,可以拿来印刷。

等什么时候不需要了,再加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