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他们打头阵,但是出动村子里面的青壮拦住山口,防止流贼窜逃,这种事情不难吧,对他们自己也是好事。
在此期间,赵昕也不时上场表演。河南府有一股流寇,唤小风林者,聚众百余,据说是来自河北路,但是成分颇为复杂。通过多方打听,赵昕探明这帮人现在所处的位置。
为了这么百余人,赵昕发动上万百姓设下包围圈,不断收缩,通过设下层层封锁,几次挫败他们逃匿的企图。
最终,这帮人只残存不过三十人,躲在一处山头,负隅顽抗,抵死不降。赵昕亲临战阵之前,不避箭矢,告诉他们若是因为官府或是当地大族欺压而被迫落草的,一律帮助他们讨回公道。至于恶贯满盈,杀人盈野者一概处死。
前者是为了分化盗匪,后者自然是为了给百姓讨公道,赵昕的确想要扩张兵力,但是总不能良莠不分,一应吸纳进入部队吧。空有数量,而无意志,这种部队就是废物,做鸟兽散,赵昕才看不上。
死生之境,陆陆续续地有人放下武器选择投降,赵昕召集专人记录案宗,要求盗匪们言明自己的冤屈,同时将这些年犯过的罪过禀明。当然有盗匪为自己开脱求生的,赵昕则是召集百姓指认,地方官员随同一侧在露天场地内进行群众公审。
明明白白,赏罚分明,要是落草为寇后仅仅是打家劫舍,不曾伤及人命,那就一律流放处理,但凡身上沾染了人命,那就一律处死。
最后这三十多人,在经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群众公审后,仅有九人被处以流放之刑,其余人在百姓注目之下,尽数被诛杀。
人头滚落,血液迸射,场上一片血腥,但百姓的欢呼之声却是冲透云霄,这帮匪徒,盘踞了六七年,沿途百姓商旅无不受其残害,今日总算是灭了这帮匪徒,可谓是官民两利。
赵昕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而已,否则这区区数十人,哪里需要赵昕亲自出马。
有了这个先例之后,接下来的旅途之中,也依照着如此办事即可。乃至于赵昕还未到达当地,就有匪徒听说这事,自动束手来降,自称罪无可恕,愧对先人,但是上山落草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某某官员,某某小吏,某某大族如何如何欺压,希望赵昕替天行道,秉公执法,如此死而无憾。
所以,真正攻坚的困难,其实不多,赵昕本来还想着若是匪徒顽强抵抗,就让狄青调一批人过来帮忙,现在看来倒是完全不必如此。
在此期间,百姓的力量也深深地震撼到了赵昕,一个百姓的力量确实不足为奇,几十盗匪就能够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