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56章:父子之争的结果(2 / 3)

个新的势力集团出来。这和现在赵祯宠爱后宫她人有什么区别,皇子赵曦迟迟不出宫,又是为了制衡谁。

几千年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有太多的经验可以供后人借鉴。但是情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是知道这样做后果难以想象,还是需要去做,如同高山滚石,势不可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人类无法从历史当中汲取到相关的经验。

所以赵昕要烧粮仓,要发动舆论的力量,绝对不能够束手就擒。当然,这些事情赵昕可以做,但是绝对不能够承认,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西方普通人不喜欢谈论政事,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换谁上去都一样,反正政客承诺的事情一件也不可能完成。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老百姓,即便是村头大爷,也能够和你谈天说地,仿佛中枢决策者一样,侃侃而谈。

为什么要关注政事,这是三千块钱月收入的人需要关心的事情吗?有些人或许会这样问,他们可能觉得宫廷斗争只局限于宫廷,对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影响。何其愚蠢,拿现在这件事来说,赵昕若是被贬出京,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出京,而是他的整个事业被迫终止乃至于废黜,人亡政息,真的一点干系都没有吗?

如果赵昕被贬出京,如今的平价粮制度肯定无法维系下去,好像只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但是这本质上与南北货物交通有关。赵昕贯通南北商路,北方输出手工业制品,南方特别是岭南输入粮食和原材料。两地货物互补,因为有着贸易顺差在,赵昕才能够以亏本的价格卖粮食,吸纳失业人口发展产业。

赵昕若是离开了呢?这中间任何一个链条断了,不是赵昕自夸,就凭当前通货膨胀的时代趋势,粮价必定涨至一石至千文以上。

赵祯有足够的能力接下这个盘子吗?即便是他想要接,赵昕又怎么可能会愿意给!哪怕是把诸葛亮请过来也没有用,岭南是赵昕的地盘,这是最关键的现状,离开了赵昕,就是干不成。

江淮之地的手工业同样很发达,特别是丝织业份额占据天下六成以上(统计有偏差,但是在一半以上几乎是公认的),而且就距离看,不比汴京近吗?有原材料在手,难不成还担心砸在手里,实在不行,直接在岭南当地发展手工业,难道不更好,赵昕平白舍近求远,又是为了什么?

朝中,民间,后宫,在赵昕的推动下,不断有声音传到赵祯耳边,希望他不要让太子入蜀,可是赵祯都已经提出了这个要求,骤然收回显得他这个天子退缩,丢了脸面,哪有老子给儿子让路的说法。

经过一番角逐与博弈之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