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距离预期目标有些差距,但是无论如何,好歹进入两府之中了,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岳父大人吕公弼自从进入两府之后,赵昕与他几乎断绝了联系,倒不是谁多么绝情,而是太子与高官重臣交结,极其犯忌讳。再说了,吕公弼是赵昕的岳父,但凡相关处,自会帮着赵昕说话,何必要不时见面,不是惹人猜忌吗?真要有不得不交流的时候,也有各自手段交流,马老太君还时不时入宫呢,有什么好担心的。
有吕公弼在朝,赵昕也算是有了一个靠山,虽然这个靠山目前还不是特别稳固。但终究是质的飞跃,与梁适这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文彦博与富弼入京为相,你以为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吗?没有,自从庆历新政之后,赵祯就极其厌恶变革,知道他心性的官员,自然不会妄加改革。最多是当一下帝国的修补匠,调整一下兵力布置,改变一下转运使辖地,繁琐细碎,不值一提。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平稳,于赵昕而言自然是好事,能够抽出更多的精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即便是有事,想要遇上陈执中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这次陈执中丑事在前,无论发生再大的事情,赵昕心中也是毫无波澜。
这个季节,岭南新近成熟的早稻送至汴京,前后共计百万石,虽说比不得江淮之地,但是在北方干旱的时节下,依然显得尤为可贵。当然一同北上的还有生丝,蜜饯等物。
赵昕下令北上之船,凡是携带珠宝等贵重之物,一律课以重税,相反运送粮食则是可以得到补贴,算是带动了大宗货物贸易的趋势。而当船只南下的时候,船上就满载着布帛瓷器书籍等手工艺制品。
南北贸易交通,赵昕希望造福最广大人民,而不是仅仅让一小部分人受益。汴京城百万人口,如今其中至少有五万人参与到这项南北交通往来之中,算上他们的家人,赵昕至少能够影响到四分之一的人口。
现在赵昕需要烦恼的事情是汴河需要运输的东西太多,河道往往长时间堵塞,赵昕甚至想要分离部分人口产业,下放到开封府下辖的某个州县去,省得因为河道堵塞影响效率。
另外,这次岭南送来百万石粮食后,赵祯全然不顾嘴脸,直接就张口和赵昕要,一点转圜都没有,直白到了极点。赵昕事实上是没有拒绝的余地的,因为赵祯已经派禁军前往接手了,摆出一副你不给我就强抢的姿态来。
赵昕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要了将近十万厢军走,反正在河北朝廷也养不起,也不属于一线战斗人员,赵昕要这批厢军南下归农,何尝不是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