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36章:宋朝妃后出身(2 / 3)

法杜绝了武将做大进而宫变的可能性。

历代宋帝同时放任文官势力膨胀,借助文官势力遏制皇亲国戚集团。比如刘娥垂帘听政,几次尝试当武则天第二,都被强大的文官势力给憋了回去,最终只好撤帘归政。包括之后曹皇后,高皇后,向皇后几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太皇太后都是一样,宰执甚至直接喝令还政,这种事情在汉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依靠这种权力制衡的手段,宋帝牢牢掌控住了权力,延续政权稳定。宋朝表面上看起来皇位继承很平静,但是如果细究起来,也是一片暗流涌动,稍有不甚,就会演变成唐朝那样的宫廷内乱。

当然这种权力制衡的恶果也很明显,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底层武将有着极为明显的地位天花板,一辈子拼死拼活也当不上三衙高官,里面的位置都是内定的。既然得不到权力,索性摆烂,朝廷不给钱就闹,至于百姓死活与我何干。

面对这种情况,赵祯引入狄青进入两府,就是为了树立起一个榜样来。而就目前汴京禁军的观感来看,不少人确实是将狄青视为他们的精神领袖。狄青武将出身,在涉及士卒军饷等问题上,往往据理力争,打击克扣军饷的蛀虫,不少禁军在拿到军饷的时候都说:“此狄爷爷赏我也!”

不过,让历史沿着目前的轨道继续发展下去,大家都知道赵祯的这次尝试最后是失败的,狄青的上位不仅得罪了文官集团,同时本应该互为援手的勋贵集团也是对深陷舆论风暴的狄青见死不救。

说起来,赵昕与狄青之前一起南征交趾,宫中那一段时间流传出赵昕要与狄家女联姻的消息来,没头没尾的,虽然很快就停歇下去,但是显然是赵祯放出的试探消息,一片反响冷淡后,赵祯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朝臣拒绝的理由是狄青没有女儿,孙女又太小。

狄青没有女儿不是问题,找个同宗女子认领过来就是了,至于孙女太小,即便是差二十岁又如何。根本原因在于狄青出自寒微,显然不为勋贵集团认可,自然不了了之。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来看赵昕与吕家女联姻,是不是有了更多的感触。曹家可谓是最为煊赫的武将世家,和曹家女联姻天经地义,是几代帝王确立下来的准规则,反倒是和文官联姻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而今四代帝王,可有帝王与文官集团的女子联姻的先例。

答案其实是有的。第一个吃螃蟹的是真宗沈贵妃,是为宰相伦之孙,父继宗,光禄少卿。但是,史书中莫名其妙地要多写一句“大中祥符初,以将相家子被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