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前往京城太学修习的,赵昕自己有私心,广州武院是自己创办的,当然就近安置。
太子离国为质子,换做是谁都有疑虑,赵昕道:“尔等国中来日若是生乱,本宫保证一定亲率大军助尔等继位。”
谁没有个兄弟姐妹啥的,自己不在国中,兄弟若是篡位可就成笑话了,赵昕此言也是为了打消他们心中的部分疑虑。
赵昕这事说起来做得不厚道,因为召集各国储君来升龙城的时候只说谈论盟约的事情,没有说要去广州城,各国储君一旦被“请”去广州城后,也不知道多久能够返回故国。
只此一招,赵昕就控制住各个小国,若是想要背叛大宋,想想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储君的,谁在国中没有母族势力,没有依附势力,这是皇帝想换就能够换的吗?
拿赵昕来说,母族势力是曹皇后为首的武将勋贵集团,依附势力主要是自己的师长近臣,他们的门生故旧,也是遍及全国。赵祯不要说废赵昕太子之位,就是平日责骂地重一些,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是天子与太子的矛盾关系。
现在的广州武院内,不仅是有这些小国储君,同样还有西南各个番部的嫡长子,这是强制要求的。
进了广州武院,相当于有了赵昕的背书,不入此门,日后就不能继承你父亲的土酋地位。所以,现在有些土酋之子,还争抢着想要进入其中呢,若是凑巧得贵人赏识,自己说不定能够逆袭继承土酋之位。
你要问赵昕对此的看法吗?赵昕自然是乐见其成,只要是土酋之子,没有嫡庶之分,也不管贵贱,只要你能够通过武院的入学测验就一并录入。赵昕甚至为这些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每年开放三百个名额由他们去争抢,基本上覆盖主要的土酋了。
这些“先天不足”的土酋之子为了展现出自己超越嫡长子的能力,往往更为用功,也更加优秀。赵昕甚至想要择选一些人进入自己的亲兵队伍。
毫不夸张地说,日后赵昕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土归流时,这些人将会是赵昕最锋利的剑。童年的不幸回忆,使得他们更加怨恨土酋这种存在。
想想日后大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赵昕会心一笑。
凭借这小小的广州武院,赵昕掌控了西南地区的所有土酋,同时还掌控了周边的各个小国,地位不可谓不重要。当然这些也都是老祖先的智慧了,汉唐都是这么干的,不会有人觉得中国古代朝贡体系靠的是利益输送,厚往薄来吧。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我们的老祖先没有这么良善的,只不过这些“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