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华闾城附近地区必然爆发瘟疫。
瘟疫这种东西,即便是宋巡统率的宋军在赵昕的刻意关照下,都配备了军医和大量药物,可是一旦爆发大范围瘟疫,就凭这点军医和药物,根本不顶事。没有死于沙场,反倒死于病魔之手,真是窝囊,这种事情还是让交趾军去尝试吧。
这是宋巡选择撤离华闾城的主要原因,而选择调派精兵直奔升龙城,宋巡也不认为就靠这点人马能够打下升龙城,白日做梦也没有这样做的。
这支精兵的主要任务,是驱赶升龙城附近州县百姓涌入升龙城,使升龙城的秩序变得混乱。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奸细渗透进入升龙城,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消耗城池内的粮食储备,方便来日的总攻。
再有,交趾各地百姓放弃今年春耕及播种,纷纷逃亡,那来年如何度过。如此循环往复几年,交趾能够坚持几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是而已。
经过宋巡的思想工作,军队开始逐渐自华闾城内撤离,带着大量俘虏及缴获物资上船,经红河入海,一路北上广州城。
而宋巡自身则是率领留下的军队,在目送船只离开后,即奔赴升龙城。至于人数,并非宋巡计划之中的一千至三千,而是有五千之众。
宋巡可是对交趾之战的最高指挥,本来他选择留下的时候就是一片反对之声,要是只带少数精兵,万一折损在战场,可是莫大的损失。真要是那样的事情发生了,那南征以来的一切战果都将被抹去,交趾说不定还会趁大宋损兵折将之际反攻。
于是乎,人数就被一步步增加到了五千。
不过管他是三千之众,还是五千之众,任务都是一样的,宋巡分兵数路,自己亲率四千攻灭沿途州县,其余则是分出十只百人队,只为营造出宋人无处不在的声势。
曹讽田达义由北南下,宋巡则是由南而北,对升龙城进行南北夹击,同时来自于海上的宋军船只,还时不时地出现,搞得交趾国内人心惶惶。
李日尊内迁沿海百姓固然减少了损失,但是也相当于放弃了沿海的情报,连宋军在何时登船上岸的都不知道,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朱元璋厉行海禁,令片板不得下海的时候,在海疆可是设立了卫所防守的,虽说大部分是渔民和疍户,战斗力一般,但也算是防卫力量。
而交趾还没有来得及设立,或者说国中兵力本就不足,捉襟见肘,怎么可能摊大饼一样在各处沿海都设立卫所,万一被宋人逐个击破那就欲哭无泪了。
宋巡所利用的,便是大宋对交趾方面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