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能回退的,这一点,赵昕与赵祯的看法是一致的。赵昕得了名声,赵祯得了实在好处,怎么可能吐出来,所以问题就是如何解决。
因为高利贷被打掉,大量资本自借贷业务析出,转向大宗商品,不仅仅是粮价,其他很多物价也是一起上涨。资本需要一个蓄水池,美国股市,日本债市,中国房市,都是这个道理。要么房子涨你住不起,要么粮食涨你吃不起,那当然是房子涨了。
赵祯的手段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效果,赵昕请命道:“望父皇许儿臣经办此事,半月可平。”
老实说,赵祯并不相信赵昕有这个本事,哪怕是赵昕在淮河有几个粮仓,但统共不过五十万石,这一次物价涨幅凶猛,哪里是这么好平息的。
“你要多少粮布?粮布定价多少?”
“当下要务,不在出粮布,而在定人心。不然纵有千万石粮食又如何。”赵昕口气很大,要是别人这么说,赵祯直接就骂书呆子了,但是这儿子总是能够带给他惊喜,倒也不妨多些期待。
“你是准备靠那粮票布票吧,有用吗?”赵祯存疑。
“不错,国无水旱,而物价疯涨,此人祸也,必以人治之。”
”罢,你只办事便是。”
赵昕躬身道:“儿臣仍有一事相求,望父皇允诺。”
“言!”
“此番人祸,只怕牵涉到不少权贵勋旧,父皇之意不知何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祯要是不给赵昕权力,一些事情还真的不好办。
“你自己看着办,实在不行了,该杀就杀一批,收些封爵回来。”江山社稷重要还是一些蝇营狗苟的贵族重要,赵祯看得很清楚。
赵昕嘴角上扬,答应道:“诺!”
赵昕离开了宫殿,准备开始下一步工作。
这一次的物价疯涨,本质上是高利贷余波,是因果关系。奸人祸国之心不减,必以雷霆手段灭之。
没人要的差事,赵昕接了过来,某种程度上说,要不是赵昕,也没有这场物价上涨。
赵昕接了差事之后,前面几日,和前几任负责此事的官员一样,派遣人手下乡征购粮食,动辄千文一石谷子。
那些政敌与投机者,见赵昕这般施为,笑掉大牙,为了让赵昕一粒米也征购不到,他们也抬价,甚至出现谷子价格比米价还要高的离谱时期。
整个开封府及周边道府,在强大的投机团体垄断下,赵昕是真的变成一粒米也征购不到。
赵昕见戏演得差不多了,这些投机者都上钩了,即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