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多,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土司都是服王化慕王道的。一些土司首领还是汉人呢,在魏晋时期或是隋唐时期入了此地成为首领,真正不服王化的,也就是其中几个而已,我朝无需设置重兵,只需以夷治夷即可,不足为俱。”
到底是个隐患,赵昕道:“倘若有朝一日,这一大推土司里面出了雄主,统一各土司,只怕西南之地便再非中原所有了。”
曹讽轻视道:“那也无需忧虑,断盐绝茶,其民自降,不少土司根本没有产盐的能力,产盐之地都在朝廷手里。一群番人连铁甲都没有,便是作乱,派一支精兵南下,其乱自平。”
赵昕问道:“那北边的辽人和西夏人都有重甲,何以处之?”
“这——”曹讽被赵昕泼了一盆冷水,哑口无言。
“土司之乱,纵然能够平定,一方百姓也要受到影响。不少地方垦田开垦不久,若是被影响到了,这岭南之粮岂不是要断绝?刚刚稳定的北方,恐怕也要再次动荡。”
曹讽起手道:“殿下深谋远虑,属下敬佩。”
这种吹捧之词,赵昕耳朵都听出茧子来,早已不当回事,一双眼睛看着地图,久久无语。
赵昕一方面希望侬智高作乱,进一步削弱土司势力,加强中央对当地的控制;另一方面,赵昕也担心侬智高闹得过大,影响自己在岭南及巴蜀两地的布局。
很多时候,鱼和熊掌就是不能够两得的,如果非要让赵昕选择,赵昕希望侬智高再晚几年作乱,等到自己积蓄有更多力量后一鼓作气荡平之。
皇佑三年的下半年,对于大宋而言,算是近五年来最安稳的一年了,而赵昕建立北方大循环之后,更是加速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朝中已经有人喊出了皇佑中兴的口号。
此外值得一提的便是朝中宰执又进行了一番大范围的更改,八月份,文彦博罢,以庞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高若讷为枢密使,梁适参知政事,王尧臣为枢密副使。
朝中罕见地出现了独相局面,即庞籍。赵昕不愿意去猜测赵祯是不是又有什么别的心思,他暂时管不了这么多。反正他两三年换一群宰相,谁知道他是什么想法。
在朝野以为治世再现的时候,赵昕没有待在东宫里,而是又一次离开了皇宫来到外面。
官员们说当今是治世,文人们说当今是治世,妃嫔们说当今是治世,一直待在那个环境中,只怕当真会以为如今是治世。
所以,赵昕选择来到外边看一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和他们说的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