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昕向赵祯敬第一杯酒。而赵昕则是想要趁此机会,说出那个曾经为赵祯拒绝的请求。
“新年气象,咸与维新。去年雨旱不绝,赖父皇英明,方平抑灾情,百姓称之。儿臣愿大宋江山稳固,父皇寿比南山,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赵祯将身前的酒水一饮而下,道:“能有此心便好!”
本来这个时候赵昕就应该告退了,赵昕却继续道:“儿臣尚有一事启奏!”
赵祯眉头微皱,他厌恶变数,特别是赵昕这样事前没有和他打招呼,就贸然说出来的话,谁知道传到外面会变成什么样子。
赵祯担心赵昕又说出什么奇怪的话来,道:“今日不论政事,但与诸位爱卿品酒谈诗而已!”
“非为政事,儿臣平日闻民生疾苦,恨不能亲见,恳请父皇准许儿臣下乡体察民情!”
一年之前,赵昕私底下找赵祯说过类似的话。赵祯睬也不睬,直接拒绝了,曹皇后也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当时也有赵昕自己的缘由,赵昕在外面向百姓跪下,论及时事,发誓会罢去恶法。这件事惹恼了赵祯,觉得赵昕不应该牵扯进来。赵祯觉得赵昕还是太年轻了,尚需磨炼。
从那之后,直到现在赵昕都没有踏出宫门一步。当然和赵祯随行去祭祀的那几次除外。
而一年之后,赵昕写书编戏剧,身处东宫之内,却搅动天下风云,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所获取的财富,便是赵祯也不能够无视。
同样的请求,不一样的环境下提出来,有着不一样的效果。
赵祯很生气,平静的面容下,一双眼睛甚至都不愿意看赵昕,因为他觉得赵昕这是在逼宫。什么时候轮到儿子教老子做事了。
这种要求,私底下他直接拒绝便是,但是在正旦朝会上,总是需要有一个正当理由才行。
最后还有一点,自古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就不好,明面上自然是其乐融融,但是从利益的角度而言,皇帝最大的威胁,便是太子。最有可能杀老皇帝的,也是太子。
赵祯正当壮年,赵昕想着迫不及待地扩张自己的权力干什么?想要重演李世民故事吗?赵祯还没有死呢!
那些圣明之君的太子,往往都没有好下场,秦皇汉武,隋文唐宗,哪一个不是如此。
“等你大了再出去也不迟,退下吧!”赵祯压抑着自己的怒火,语气显得颇为淡漠,还是不同意。
赵昕神情有些黯淡,深陷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真是随便做一件事都束手束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