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就汴京地区而言,官府指定粮价为三百文每石,差不多是市场价的一半。因为不同粮食品质差异,市场价一般维持在五百文每石到七百文每石。
若是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价格会有所上涨。刘易便与赵昕说过,五月份小麦尚未成熟,而水稻刚刚栽种,粮食价格会小幅上涨一百文的样子。
所以,当听说粮价涨到千文每石的时候,赵昕只是皱了皱眉头而已,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赵昕在五月十日送来的报纸上,看见最新粮价已经涨到了一千五百文每石,便觉不妙。
粮价已经涨了一倍不止,怎么会这么严重!
赵昕将粮价那一行文字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叫来左右从人,道:“交还台谏,让他们重写!告诉他们,国家难不成只是养了一群刀笔吏不成!”
赵昕的话很重。官吏有别,一般而言,官员负责领导,吏员则是负责具体事务,有着明显的上下之别。
古代凡是不入品的,都算是刀笔吏。后世取消品级,但是实现科层制,权力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套用到科层制来看,副处(副县长)之下,皆为吏。副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没有功劳或是关系的,基本上熬一辈子也跨越不了。
有进士出身的台谏,自诩清流,负责清议便是,对于刀笔吏这等俗吏最是不屑。赵昕这话说出去,也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但是赵昕不在乎,粮价飞涨,他们就简简单单写个数字交上来,具体原因也不写一下,这是把他当成傻子糊弄吗?这么轻飘飘骂一句,还是赵昕心中仁慈了。
从人听见赵昕言语如此重,一时之间,有些迟疑,宋朝重视文人,若是赵昕此言传出,未免有伤自身清名。
从人委婉地将这个意思告诉赵昕,赵昕冷冷回应道:“就这么告诉他们,若是下一次还不能够让本宫满意,本宫就亲自写奏章弹劾他们罔上之罪!”
这从人不敢怠慢,急忙离去。如从人所料,赵昕此言,引发一场小小的风波。宋代官员除却本俸之外,如粮食绢布,国家每月定时发放,所以在这场粮食危机中波及不深。大概类似于公务员有公共食堂,一块钱甚至不要钱吃饭。
他们和普通百姓之间,就好似有着一条深深的鸿沟一样,若不是赵昕这一闹,很多中高级官员甚至还不知道粮食涨价的事情。
不少人即便是知道了,火没有烧到这些人身上,他们也不在乎,甚至觉得赵昕这是小题大做,对赵昕那一句话颇有微词。
次日,被赵昕臭骂一顿之后,台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