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权术,当年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也是这么玩的,最后玩脱了,成为最弱的那个墙头草,但是好在外交水平一流,勉强苟延残喘。
现在宋朝,也是这么玩的,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手头有四个二与王炸,非要单打,看得憋屈。
最后,还是再来简单还原一下石介之死吧!并非历史真相,仅仅是理论推导,如是而已。
新政失败,反思开始,朋党之论为集团内部所抨击,蔡襄,石介,欧阳修等人皆受责难。如欧阳修等皆迅速认清大势,“拨乱反正”。
石介气盛,并不认同范仲淹等人的反思,在朋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了孤家寡人,内心中深深地认为范仲淹等人背叛革命,郁郁而终。
南宋朱熹评价庆历年间的朋党论,有以下之言,“党论之始,蔡襄《贤不肖》之诗激之也;党论之再作,石介“一夔一契”之诗激之也;其后诸贤相续斥逐,又欧阳公“邪正”之论激之也。何者?负天下之令名,非惟人情不堪,造物亦不吾堪尔。吾而以贤自处,孰肯以不肖自名?……”
“吾而以贤自处,孰肯以不肖自名?”说得真好,贤与奸,这种主观性评价的东西,哪里是一件事就能够说清楚的。执政之后,不思弥合争执,反而不断激化党争,孰能不败!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一革命首要问题,范仲淹等人一开始就搞错了,中途也不能够说没有改变,只是,无力回天了,甚是可惜。
年尾了,总结一下对于赵昕而言,今年的大事。
在1045这一年,范仲淹集团之人,被先后逐出朝堂,彻底失势,说是集团分崩离析也不为过。
赵昕年前对百姓许下的承诺,在曹皇后与赵祯的主持下,在年尾终于完成。这个骨头,不知道比范仲淹提出的改革硬多少,可是最后超额完成,可谓天意弄人。
害民之法被尽数废除,事情是曹皇后与赵祯办的,最困难的攻关也是他们做的。但是百姓最终记住的,是赵昕,因为是赵昕提出的。
也就是亲爹亲娘会给自己儿子这么铺路了,换做别人,正眼看你都是浪费时间。
如此大事,让赵昕有些不爽的,就是自己连个参与者都算不上,就是个看客而已,在这场权力的分割盛宴中,愣是连口汤都没喝上。
不过一个意外的惊喜,便是葫芦娃的发行了。虽然曹皇后派人传出消息说这是太子身边人写的,但是无论如何,和太子有关便是了。
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神话故事,赵昕让京城所有百姓记住了自己。随着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