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85章:朋党论与汉桓帝(2 / 3)

是君子之朋,还是小人之朋,这种主观评价的东西,太虚了。

欧阳修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引发轩然**,无数政敌正愁找不到机会呢,结果欧阳修自己送把柄过来。

首先登场的,是宫中内侍,也就是宦官。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像东汉那样外戚宦官斗得水深火热,互不相容,那么宦官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便是后宫嫔妃,当然也不排除赵祯借内侍之口表达自己的不满。

内侍蓝元震上疏云:“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日蔡襄谓之四贤。斥去未几,复还京师。四人得时,遂引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递相提挈,不过三二年,布满要路,则误朝迷国,谁敢有言?”

朋党,私惠,误朝迷国,可算是说中赵祯的心底了。

其实赵祯不是不明白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一心为国,只不过,这些人一心为国,却不代表着依附于他们的人一心为国。但凡成朋党,必然会专注于自己的利益,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是以为君王所不容。

让朝野舆论发酵了一会儿,赵祯问及范仲淹:“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之党乎?”

其中自然有警示的意味。只是范仲淹竟然对曰:“臣在边时,见好战者自为党,而怯战者亦自为党。其在朝廷,邪正之党亦然,惟圣心所察耳。苟朋而为善,于国家何害也!”

还是承认朋党的存在!

当消息传来,赵昕明白,其势已然无力回天,赵祯是决然不会允许范仲淹等人公然结为朋党的。

自从赵昕有了专门的师傅后,赵祯就已经比较少专门教导赵昕了,最多就是在晚上的时候过来看一看赵昕的学习情况如何。

但是这一天,赵祯罕见地再一次来到东宫,让赵昕翻开《后汉书》,重点看孝桓帝纪以及党锢列传。

赵昕知道赵祯将要有所教诲,不敢迟疑,急忙翻开来看。

这孝桓帝,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出师表》中写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后人常言,汉亡之始,自桓帝始也。

原本在赵昕的理解中,汉桓帝都是一个宠幸佞臣,罢黜忠臣的昏庸皇帝,但是这一夜,赵祯所言所语,颠覆了赵昕的认知。

汉桓帝前面的皇帝是质帝,当时朝政为梁冀与梁太后把持,小皇帝不懂事,在宴会上说梁冀过于跋扈,结果被梁冀毒死了。

接下来梁冀重新找了一个小皇帝当傀儡,就这样,汉桓帝得以继位,汉桓帝在位前期,梁冀家族空前膨胀。

梁氏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