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外朝议论自然传到了赵昕的耳朵里,更不要说此事与他密切相关。
听见吕公著这个名字,赵昕也是吃了一惊,毕竟这个名字自己前世是听过的。能够在他脑海中留下姓名,要么是宰辅大臣,要么就是做过重要的事情。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吕公著和司马光为同一派系,一起终结了王安石变法,不去评价这件事情本身对错与否,有资格影响到那等朝政,地位定然不低。
不过,思索这件事于眼下的赵昕而言意义并不大,正如朝臣们所言,吕公著还是太“小”了,没有执政经历。
他未来的水平,并不等于他现在的水平。赵昕并不会因为前世听过他的名字而对他高看一眼,除非他现在就能够展现出足够的才华折服赵昕。
这几日,赵昕在忙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就邸。正如前面所言,一旦要开始正式的学习,就不可能住在曹皇后这里了,赵昕需要搬到东宫去。
东宫,如其名,在皇宫的正东方,自东宫再往东走两步,便是东华门,这是皇宫正东的大门。
若是画一张北宋皇宫的俯视图,整个皇宫可以分为前后两部,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内朝和外朝,外朝在南,内朝在北。
外朝都是官僚机构,有诸阁,中书省,大庆殿,崇文殿。原本宋太祖想着所有的官僚机构都放在前朝,但是随着官僚机构膨胀,皇宫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机构,只能够搬迁到内城去,主要分布在宣德门前的御街左右。
与外朝对应的便是内朝,内朝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只不过这一次是以东西为划分。
东边有东宫,书艺局,司天监,殿中省,内侍省等部门;西边则有集英殿垂拱殿,紫宸殿,崇政殿等大殿,大殿之北,便是一干嫔妃们住的地方。西边明显要比东边重要,此外,西边的面积也是东边的两到三倍。
整体而言,宋朝皇宫的布局有些冗杂,不像唐朝长安城和明清紫禁城,就是简单的南北轴。宋朝皇宫既有横轴,又有纵轴,一些大殿的功能重复,事实上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就邸一事,赵昕需要搬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些书籍而言,有一群宫人帮忙,从初三日到初五,在两天之内,就已经搬得差不多了。
与其说是搬,不如说是重新准备,准备一些真正符合太子这个身份该有的吃穿用度,不然可能半天就结束了。
在初五的那天,赵祯专门过来检查东宫的布置情况,颇为满意,为此赏赐负责此事的宫人以及匠人,而且晚上在此吃了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