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缘起(1 / 2)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江湾已变更。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此时已值深秋,天正落着小雨,山路上泥泞不堪,一行十余人正蹒跚而行。一行人中有老有少,老的有五十来岁,年轻的有五、六人,个个看上去都身强力壮,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武之气,一个大汉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孩子,还有三个和尚,念这首诗的正是走在前面的一个中年和尚。

中年和尚心中正在遥想当年文丞相被俘时路过建康而作此诗,此情此景,这首诗和他此时的心境何其相似,所不同是自己一行人是被迫而逃离应天而已。

“师兄,我看大家都走得有些累了,我们是否在此歇歇脚,再说,小……小主跟着走这半日应该也有些饿了,大家都吃点干粮、喝点水再赶路吧!”突然,另一位的和尚问道。

中年和尚回头看向他道:“也好,今日秋风萧瑟,秋雨绵绵,大家伙赶路都很辛苦,就在此歇一歇吧。”说罢,他朝路旁一块大石头走了过去,一个青年连忙快步赶上,从包袱里拿出一块淡黄色的锦帕铺在石头上面,另一个和尚扶着他慢慢坐下来。另有一人已经从行李中拿出一个青花碗来,先用水清洗了一遍,再倒上一碗水很恭敬地双手递到他面前来。

大汉已将背上小孩放下,另有一面容较为白净的青年给小孩拿了一些干粮和水,陪着他在一旁用食。

“应贤”中年和尚接过水来,转向刚才问话的和尚

应贤答道:“在,师兄,有何吩咐?”

“我们这是到哪里了?”中年和尚喝过一口水问道

“现在到了牛头岗了,再走得几日应该就能到宁德了,这连续几个月的旱路、水路又旱路的奔波,师……师兄哪里受过这般的苦来。何况……何况小主也跟着这样遭罪……”,众人一起望向那小男孩,男孩也才七、岁模样,却懂事地说“我没事,我走路走得少,却是辛苦了郑叔叔”,说着向背他的大汉一揖。大汉连忙还礼道:“不敢当,我这一身蛮力,怕一路上把小主人颠得够呛吧?”说着咧嘴一笑,原来他们说的小主是这小男孩。

这时,中年和尚说道:“应贤,事已至此,哪里还说这些话来,只是一路上辛苦你和应能了,也有劳各位……各位了”说着双手合十,身子微微转了一圈,以示谢意!

众人马上起立,也是双手合十向他恭敬地行礼,有些人眼中已是含有隐隐的泪光。

这中年和尚面容清癯,颌下三绺长须,看上去4来岁,身材消瘦,全身隐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