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6章 风起01(4 / 8)

他就成了组长,继续负责后续的立项调查。

这次剩下的组员很配合,他给了思路和框架,安如意和吕健尽心尽力地跑数据,徐梦梦则负责一遍一遍地核对、组合、纠错,小组合作空前和谐,也都是加班加点进行研究。

除了军方的这个项目之外,还有最近的tfcjo期刊审稿。

林水程在这方面完全还是个菜鸟,他本科时期虽然跟在杨之为身边,但是没有机会接触审稿系统,因为这些机会是给博士生的,他作为本科生,时间上还是缺少这样的机会。

每个博士生基本都会遇到老板把稿件丢给自己审的情况,对于杨之为,他习惯把一些看一眼就知道需要拒稿的稿子丢给自己的博士生审阅,并要求学生给出审阅意见,。既减轻了工作量,又能锻炼学生。审稿人是荣誉身份,没有工作,杨之为还会倒贴钱给自己的博士生,当做他们的审稿工资。

联盟中对于学术期刊水平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即if值:出版当年之前两年该期刊在当年被引用次数总和,除以前两年该期刊出版文献之总篇数,一般来说,if指数大于1表示引用率较高,而if值越高,也代表这个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tfcjo期刊的if指数是7左右,而当年杨之为经手的基本都是if>10的期刊评审任务。

林水程没有审稿的经验,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很快就有稿件被分配给他审阅。tfcjo的评审分为初审、二审、三审三个阶段,初审会有三个评审员分别给出意见,决定稿件去留,这些评审意见也都会在评审人领头人那里过一遍。

tfora,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不再迟疑”,他已经在评审会呆了十四年,至今没有人能扒出他的马甲。他的用稿风格和评审意见都让人捉摸不定,但是被普遍认为是水平最稳、知识面最广博的一位评审员,他精通化学、物理、数学多个领域,理论方向和实用工具方向都能给出稳准狠的意见。

许多人曾经怀疑“不再迟疑”是杨之为,不过林水程知道杨之为不是。

晚上,傅落银回家时,就看见林水程在那里咬着电子笔审稿子。

林水程把稿件投影到电视上了,周围灯关掉,屏幕上的页面就非常明显。

傅落银进门一看就随口“哟”了声:“在审稿子呢。”

他一眼就看出了tfcjo期刊内部水印的标志——傅氏军工科技每年要和无数if>10的期刊进行对接,在无数篇论文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和研究方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