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向腾最后让程熙别再插手,又让人看紧他,让他少跟程烈接触。结果这小子整日郁郁的不耐烦,几次跟侍卫急眼冲突。
后来去了一趟昭明寺见过他娘之后,回去后就自己停了学堂的课,每日里窝在武馆刻苦练功,与身边的侍卫对打得十分当真。
程向腾以为他心绪不净,读不下书,练功发泄一下也好。但没想到他悄悄去武馆看他,发现这小子刻苦是真,但情绪好得很,哪里还有烦郁不耐?
细问他身边的人,知道程熙心情大好,是从昭明寺出来就开始的。
还有姜十一,程向腾也了解观察过,发现这小子也算是个踏实低调的。但没想到后来竟然张扬得没边儿了,竟然连约辩益水桥这样吸引眼球的事儿都搞出来了。
最开始,程向腾跟旁人一样,还以为是因为他去过书院,替他又是看伤又是出气的,于是这小子得瑟得忘乎所以了。
后来仔细打听了他的言行,才知道人家是从昭明寺回去后,他去书院撑腰前,就与人约辩了的。只不过那时候只是在书院内相约,影响尚没那么大罢了。
然后才又去成兮酒楼那些人多的地方下战贴的,最终搞得声势浩大,满城风雨。
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不可能忽然之间大变。
再想想程熙心情的忽然好转,程向腾明白,肯定是武梁对流言有了应对之法,安抚住了这两个小子。
程向腾于是猜想这场约辩,可能是武梁的授意
再结合武梁这段时间见了什么人,给什么人有联系来往,他就确定了,这场约辩,就是她安排出来的。
所以程向腾站在益水桥边,就完全没有担心辩输了什么的。他担心的,是母亲或太后那边,有没有安排人混杂其中,恶意捣乱,辩赢就罢了,赢输就拿身份压人之类的。
所以他在那儿镇着。
但他听了那么久,发现桥上那伙反派,尽是些不入流的二吊子。指控的话也反反复复就那些,都是对流言的收集加工,没有加什么新料进去。
既然这样,程向腾相信武梁完全能够应对,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多做什么。也免得到时被人诟病这辩论不公,因为侯爷曾横加干涉什么的。
看看桥上,连姜十一那小秀才都没着急,他急什么。
看到柳水云过来,程向腾微怔,却也不算太意外。
有些事儿,武梁不知道,但程向腾是清楚的。
柳水云的心情他能懂,憋闷,无处发泄,却又无比想发泄。
宫里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