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句姑姑瘦了。
少年人的心思她也不十分懂,当时武梁只觉得他大了,也许性情变了,没以前活泼了。也许面对异性知道害羞了,不能再象从前跑来拉着她的手了。毕竟自己相对于他,不算多熟的人,年龄差又不太大。
所以当时姜十一很郑重的表示一定会努力读书,将来回报姑姑的时候,武梁还大咧咧点头夸赞,“有志气,我看好你哟。”
只是后来听芦花说,姜十一一直打听武梁脱籍后远走,不回燕家庄的原因。喃喃说自己家太穷,是个拖累,这么大了仍一无是处,害姑姑无心把家当家。
不然为什么都落户在那里了,却离京回京,从来连家都不回一趟呢。
武梁才知道原来不是人大了性情变了,是这孩子多心了。以为她当初认下他,纯是为了落户燕家庄,而对他根本就是嫌弃的。这次酒楼开业,燕南越颠颠地来了,他没有来,据说用功读书呢。
说回燕南越,当日他交了包裹,接受了武梁就要成为酒楼东家的事实后,看样子是久久不能平静的。他围着酒楼左三圈右三圈,楼上楼下楼下楼上,各个角度的走啊看啊。
那时候酒楼还没正式过户,人家原老板还在那儿收拾着,伙计们也大多懒散着。于是燕南越就抓紧时机对人家老板各种问题的问,和留下来的伙计方方面面的聊。客源,经营,菜式,成本利润,营业时间……事无巨细。
然后他在京城住了好几天,天天满京城各大酒楼的跑。——他可没那闲散银子去大吃大喝啊,都是门外不远不近找个地儿一蹲,观察人家的客源人流。虽然看的东西很表面,周边的人流来往,什么时辰人最多,哪一类人爱去哪一家之类的,然后分析总结,对照成兮酒楼实况,给武梁出主意做建议。
很能说到点子上,毕竟他是真的调研过的。
他就觉得应该做中低档餐饮,毕竟附近过往的都是周围居民。普通人家,离家又近,高消费留不住人,饭菜实惠还能让客人多回顾什么的。还跟武梁算帐,几个伙计,几个厨师,每天需赚多少银子够本……
事情都很浅显,难得他肯操心就是了。
武梁听着,但却不会听他的。
这家店,她动用了全部的资源:人脉,银子,心血,本尊身份。她亮出了一切,所以生意得好,也必须好。
她不能只靠中低档盈利,从来穷人的钱不好赚。
京城富贵人大把,她何必把生意做得寒酸。
她玩的是高大上。
除了酒楼的装修档次,摆设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