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55 崇祯十四年到了(3 / 5)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6162 字 2021-08-18

己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开始安心过个好年了。

回顾崇祯十三年,最让他开心的事情,其实不是常熟民变案后的整顿官场,也不是称之为“钉子行动”的辽东战事,而是意料之外的和郑芝龙的协议。

常熟民变案之后的整顿官场,是崇祯皇帝花了心思的,一环接一环的整顿,因此,最后整顿的结果,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内,开心是开心,但不是最开心。

“钉子行动”也同样如此,卢象升带去辽东的军队,是崇祯皇帝挑选出来的积年老贼为骨干,这些人是自发愿意去辽东赎罪,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军卒,远比一般军卒要好用。而且卢象升手下,水师是特意从福建调来的,战马是特意去河套抢来的。

这么大的心思花下去,说句实话,就算不是卢象升领军,而是换成孙传庭或者洪承畴,战绩也不会差的。因此,对于辽东战事,崇祯皇帝也是高兴的,但不是最开心的。

相对这两个事情来说,郑芝龙这边的收获,就绝对是意料之外,而且也是收获最大的。

要知道,郑芝龙的船队,一年光靠收保护费就有上千万两之举,五五分成的情况下,朝廷都能白得五百万两左右。而后,这其中的大部分银子,都依旧委托给郑家,直接从南洋换成粮食送往大明北方。

小冰河时期,天灾可不是说着玩的。南涝北旱,也不是一下就能人定胜天。虽然兴修水利的事情,一直有在做。可要见效,至少也要三年五载才行。而这中间过程中发生的灾情,还是要朝廷从其他方面来救灾才行。

而救灾最实在的一条,就是要保证灾民有得吃。崇祯皇帝在严格监督地方官府救灾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郑家源源不断地从南洋向大明输入粮食。

也真是因为这个为前提,因此国内虽然有灾情,朝廷还在西北、西南以及辽东用兵,却再没有出现大得饿死人的灾情。也让崇祯皇帝有了整顿官场,开辟辽东战线的可能。要不然,朝廷绝对没有这个精力来做好这两个事情。

来年的粮食问题,还是重中之重!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这事,毕竟辽东战场的开辟,那边就要输入大量的粮食才可以!前方将士们只有穿得暖,吃得饱,哪有足够的精神打仗!

想完了辽东的事情,崇祯皇帝便又想起了西北的战事。有一点,让他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西北的敌人,那个叛将柴时华勾结而来的外敌,几乎都是不堪一击,被地方官军连同吴三桂一起,打了好几次的落花流水。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