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15 天灾不断(2 / 5)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6704 字 2021-08-18

南方要注意涝情灾害。他在巡查地方的时候,自然也在关注水利方面,发现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听有经验的老农说,今年的雨水,比起往年要多,很可能会有大灾。可一般兴修水利,都是在秋季收粮农闲之时,那个时候,也没多少雨水,利于组织做事。

如今这个雨势之下,只能临时抱佛脚,冒雨防备重点地段,以防大的涝情。

这个事情,随着时间进入崇祯十三年五月,雨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大,使得张溥的本职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投入到了防灾抗灾的事情上。

南京这边,镇守太监卢九德已经接到皇帝旨意,甚至都已经调动军队开始加入到防灾抗灾一线了。吏部尚书孙传庭甚至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要求中,明确提出坐衙和外出时间比例,就是促使地方官奔走到抗灾救灾一线。

各地用于救灾的钱粮物资,在这前期,都是卡着五万左右申请,一般都会立刻得到批复。不过左都御史杨廷麟同样冒雨巡查地方,核查灾银使用情况。

对于朝廷的这些举措,老百姓自然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中。大明官员的口碑,皇帝的威望,就在这防灾抗灾活动中,越来越好,越来越高。

连绵大雨中,南方官场,几乎全被这个“雨”字所塞满。官吏上衙,第一句话,不再是“吃了么?”,而是问“水势如何了?”

从西到东的官道,每隔半天时间,不管白天黑夜,都能见到有驿卒,踏着雨水,在泥泞道路上飞驰而过。每隔一段路,都有当地驿卒在等着,接力传递上游水情。

天灾不可怕,只要众志成城,终归是能渡过去的。

这一点,在崇祯十三年五月,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虽然天灾没有因为崇祯皇帝的穿越而改变,依旧在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洪峰来袭,苏、松、湖等府的吴江、归安等地水势骤发,霎时汹涌,不分堤岸,屋宇倾倒。

在原本历史上,史书记载,涝情严重,米价腾踊,斗米至银三四钱,富家多闭粜,民食草木根皮俱尽,抛妻子死者相枕。强横之徒三五成群,鼓噪就食,街坊罢市,乡村闭户人情汹汹。

不过在这位面上,崇祯皇帝穿越而来的蝴蝶效应,却让情况有了根本改变。

虽然堤坝冲开,粮田被淹,房屋倒塌。可是,大部分百姓,却在官府的预警之下,及时得到了转移。而后,事先准备的抗灾预备,粮食调配之类,也起到了稳定作用。

一队队官军出没灾区,地方官员安抚灾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