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这种工作只有研究机构和好企业才会有,研究机构和好的企业又可以容纳多少人呢?
很少很少,因为国内的研究型企业实在太少,大多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处于被国家保护的状态。
科技企业最贵的是研究部门,研究部门纯粹是拿钱烧着玩,是多少财富都喂不满的吞金怪兽,而且基本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盈利。
科技的发展还是看研究机构,现代的很多东西都是生产中发现问题,然后被研究机构重视。
比如液晶显示技术的发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被人发现,直到二十一世纪才被普及,足足一百五十年时间,花费了无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改造出来,而且仍然在在发展。
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等人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
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年月4日,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莱尼泽(FririchRiizr)借由在植物内加热苯甲酸胆固醇脂研究胆固醇,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
该物质在4.℃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Lha)请教。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成为深入研究莱涅泽的化合物的重要仪器。
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类物质。他开始以为这种物质是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为该物质特有,流动晶体(Flikriall)的名字才算正确。
此名称与液晶(Fluigkriall)已经十分相近。
莱尼泽和雷曼因此被誉为液晶之父。
这个过程才是科技研究的本质。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多重要,优秀的研究机构有多重要,没有这些貌似整天做无用功的科研人员,液晶根本不可能出现。
二十世纪还好,科技发展速度不高,国家可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研究机构,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研究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快的科技发展速度,因为科技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