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章 蜀国传檄(2 / 5)

。唐享国二百九十年,传二十四帝,直至后期宦官掌权,擅行废立,数帝被弑,子亦难免。宋,立国二百四十七年矣,赵祯(宋仁宗)年五十四卒,赵煦(宋哲宗)年二十四卒,赵构(南宋高宗)年五十六卒,皆无嗣。今之赵扩,年已四十,生有六子,亦皆夭亡,盖天惩其自不量力、擅起兵端之罪矣。

天下,何其大利也,以周之大德,欲得之于商,尚须伐纣,况他人乎?然上天独咎赵宋,令其小儿多夭,盖责其欺孤之大罪也。

其罪二,赵匡胤错失良机,永失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欺软怕硬,敢弑幼君不敢攻辽,定先南后北策,九年后,辽穆宗为奴隶弑,辽景宗耶律贤立,行宽政,辽势复强,终为中原之心腹大患,赵匡胤错失良机,真鼠目寸光也。灭后蜀、南汉、江南何足夸耀,此皆汉家政权,兄弟耳,为契丹外族欺则无还手之力,可谓‘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其罪三,赵匡胤重文抑武,磨灭血性,奴化汉族。

吾中原之民,本任侠尚义、慷慨豪迈,秦霸西陲,赵至北海,楚平南疆,齐服东夷,历来只有中原人大败蛮夷,四方来朝,故有中国之称,天朝上国,何等荣耀。刘邦献女于匈奴求和,美其名曰‘和亲’,中华首次辱于外族,汉文帝、景帝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二世后积蓄良多,至武帝驱逐匈奴,终于雪耻。赵匡胤自己篡位,也怕他人效仿,遂大力重文抑武,鼓吹‘仁’字,千方百计磨灭汉人的血性。春秋诸侯何其多也,赵匡胤定国号,不用夏商周秦之正朔,不用赵齐魏楚之大国,亦不自创,而用宋襄公之‘宋’。宋,小国耳,宋襄公因之挑衅大国,欲称霸主,却又以仁义自诩,不击半渡之兵,宋兵因此死伤殆尽,宋襄公终身死国削,为天下笑。今之汉家男儿,懦弱,要财给财,要命给命,绝不反抗,与妇儿何异?妄称男儿!摧毁己族,此夏桀商纣周幽汉灵晋惠隋炀唐僖不愿思亦不敢为者,赵匡胤因一己之私而为之,实为千古罪人。

其罪四,赵光义假借母命,弑兄杀弟。

匡胤病,光义入见,烛影斧声,其后匡胤死,光义即位,罢兄亲信宰相赵普,后赵普献金匮之盟,立复位。据说,杜太后临终遗言:‘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义传德昭。夫四海至广,能立长君,斯社稷之福也!’匡胤遵从,是为金匮之盟。然短短四年,匡胤二子,德昭被逼自杀而德芳被暗杀,弟光美坐谋反,流放而死,赵光义终稳坐皇位。

自启建夏,王位交替即是父传子,子传孙,无传弟者,杜太后岂会异想天开?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