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我到了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军中,了解了一下详细的情况。
吴曦,大定二年(1162年)生,父吴挺,祖吴璘,伯祖吴玠,皆名将。
八十年前,靖康之变,翻天覆地。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九月,富平一战,陕西四十万宋军土崩瓦解。吴玠临危受命,出任陕西诸路都统制,捍卫川蜀。次年十月,和尚原一战,梁王宗弼(原名兀术)身中两箭,割发断须,仅以身免;第三年,饶风关一战先胜后败,金人终究不得入蜀,宋军虽败犹荣;第四年,仙人关一战,拉锯三日,贴身肉搏之烈终于让金人放弃了进攻川蜀的企图,宋金在陕西一线转入相持。史言“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使有数年之寿,则中原之复可几也”。吴玠在其生前,是南宋战功最著的将领(岳飞要到绍兴十年北伐之后其战功才超过吴玠)。
吴璘是吴玠的弟弟,在吴玠麾下屡立战功,而在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吴玠死后更是独当一面,成功击退了次年金人向川陕的进攻,成为南宋川陕柱石。海陵南下时,时任四川宣抚使的吴璘指挥四川宋军,不仅击退金军,还趁势收复十数州失地,有力地支援了南宋京湖两淮战场,虽然后来他遵奉刚登基的孝宗的圣旨,弃城退兵,被平息了契丹人窝罕叛乱的金军衔尾追杀,损失惨重。
其后,吴璘之子吴挺任兴州都统制,捍卫川蜀近二十年。
伴随着吴玠、吴璘、吴挺等吴家将领在抗金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吴家势力在川陕水涨船高,吴氏家族成为川陕第一望族,其显赫程度直追皇室。自然,在祖宗家法中浸淫百年的宋朝君臣、士大夫对吴家的猜忌也与日俱增。在川陕恢复以文制武的传统,成了当时宋朝君臣的共同目标,不过屡次失败。
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年),立下秦州、巩州、德顺等一系列战功的吴挺,作为继岳、韩、吴、刘之后最优秀的第二代将领,出任川陕宋军中兵员最多、兵力最强的兴州都统司都统制。大定七年,吴璘病危,也许是看透了君主和群臣的想法,他临终前遣吴挺入奏,以安朝心。吴璘死后,吴挺被调离四川,川陕以文制武的体制再次恢复。然而在宣抚四川的虞允文病死后,宋孝宗在主战派诸大臣中找不出可以统辖川陕重兵的合适人选。矢志北伐的孝宗于是不顾群臣反对,派吴挺返回四川,重新执掌兴州都统司。但吴挺终究不是吴玠、吴璘,没有他们那样显赫的战功和威望,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吴玠、吴璘当年宋金殊死决战的时代了,所以虽然他的权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