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五章 天降祥瑞(2 / 3)

、夜以继日地对照研究,终于破解了碑文天书,很奇怪,那碑文竟是要从左向右、从上到下的阅读。

译文曰:“东北肃慎,白山黑水,五千载后,爰有大金。太祖灭辽,底定大业。太宗克宋,经国规摹。熙宗改制,继体守文。世宗仁德,与民休息。孙璟承志,继往开来。惩恶扬善,如日之升。羽翼辅佐,吐故纳新。万瑞百祥,罔不丰登。仙福永享,普世祟敬。寿与天齐,文武仁圣。”(熟悉吧?就是《鹿鼎记》里鼓吹神龙教主的碑文,修改了一下,赵王的幕僚写出来的应该是华丽优美、洋洋洒洒,可是,原谅我不会堆砌辞藻,只能借用现成的。谁古文好帮我重写一个?感激不尽)

原来,那些怪文是注音。皇上给它命了名,叫“拼音”,因为这比《说文解字》中使用的切音简便多了,于是,皇上让翰林院以之编新字典,当然,先将碑文的翻译印上十万份,发到每一乡每一镇每一村。

我这次在中都过完上元(即元宵节,正月十五)就回军中了,这些都是赵王写信告诉我的,有个年轻的小官发现这“拼音”很像极西之处所用的字母,上了奏折弹劾知大兴府、大名府宣抚使、翰林院诸编修一众合谋,效夷欺君。

看到这,我不禁摇头苦笑:年轻人就是不懂事,那么多见多识广的老臣都知道装糊涂,你又何必多事呢?不知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吗?

兹事体大,大朝会上专门讨论了,因为碑文的内容都是盛赞大金和皇上的,所以,碑文绝对是上天的预言,这石碑绝对是上古时期制成留下的,朝臣们只需要讨论拼音和西文是否有关系。

赵王只说了一句——“黄帝乃是四千多年前的人,华夏文明由此而始,当时,史官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今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见大龟,龟背的青色花纹似有含义,仓颉受此启发方才造出字来。工部已经证实了,那石碑乃是至少五千年前之物,若说这拼音传自西方,岂不是说西方有文字之时我中华上国还在茹毛饮血?真真岂有此理。”

这样就完了?我拿着信都看傻了:应该找人考证一下——某某反谋失败,逃到西方,才把这拼音传过去的,因为此人不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性,处处都要和中原不同,连文字都用字母组单词再组句,就像箕子逃到朝鲜建立箕氏侯国和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在日本列岛建立倭国,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割据统治,从中文衍生出朝鲜文和日文,试图让百姓忘却自己本来是炎黄子孙。这两人都成功了,西方那位成就更大,如今西方人都不知道来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