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时,还没看完金史,不明白封王的国号有讲究,看到忒邻是葛王,我就想当然地把忒邻和完颜洪烈当成两个人了。其实国号也是分等的,在《金史?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封王有大国号二十、次国三十、小国三十、郡号十。《金史?列传第二》有“(忒邻)既弥月,诏赐名,封为葛王。葛王,世宗初封,大定后不以封臣下,由是三等国号无葛。尚书省奏,请于瀛王下附葛国号,上从之。”“瀛”是次国号,可见金章宗爱屋及乌,有多宠忒邻这个儿子。而“赵”,是大国号,要说忒邻长大后赐名“洪烈”,加封为赵王,是说得通的。但是,我想到这点时,我都写好第四卷的“密云不雨”“弄兵潢池”节了,我的小人已经铲除荣王、李元妃了,我写的是架空历史小说,侧重于国际(金、世界上最富有的宋、世界上军力最强的蒙古,就是十三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了,那时候的欧洲小邦算什么啊)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金国内部的储争、宫斗仅仅一笔带过,我不想再为了一个小配角而伤筋动骨地大改了,这里就让忒邻和完颜洪烈作为两个人存在吧。
如果要那样写,完颜洪烈有一个正受宠、能干政的母妃李师儿,他有极大的希望立储,可是原著没说他当上了金国太子,不然在宝应县祠堂里他就不会那么跟完颜康说话了,那么,和完颜洪烈争储的对手就不能是荣王洪熙,他不够格,得用嫡子绛王洪裕。而我的小人要做的事,就是制造舆论,把他奶奶李元妃扶上皇后的宝座,这样完颜洪烈就也是嫡子了,我的小人就是嫡孙了。有人要这么写吗?可以写本侧重于储争的书出来,我提供整理好的金章宗朝的史料,写好了绝对比《凌云志异》《琅琊榜》还好。
另外,按照射雕原著,在宝应县祠堂,杨康救了赵王完颜洪烈,曾经暗想“父王精明强干,当今金主哪能及他?”似乎当完颜康十八岁时,金章宗已崩,继位者不是完颜洪烈,而是另有其人。原著可以那样,本书不能那么写,因为我写的主角是“天资过人,才华傲世,聪慧绝伦,心计极工”,要是既无实力、又不能靠阴谋诡计扶完颜洪烈上台,他凭什么对付已成气候、实力强大的蒙古?只要是金章宗已崩,那么,由于结论二,我是不能让完颜洪烈即位的,因为那样完颜康就是金国太子了,连杨铁心都会想学吕不韦、黄歇,当然,他的理由将是以不流血的最小代价拿回汉人的中原。另一种可能,要是,是在完颜康去了宋国,为金国的大业奔波之时,金章宗才驾崩……对我的小人太残忍了,这不是故意让他错失皇位吗?我不干。
所以,郭靖来中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