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枪的原理倒是不复杂,可是有一点比较难,就是激发的主簧片硬度和弹性要求比较高,咱们生产出的钢铁制作出来的簧片弹性不够,使得激发成功率太低。若是现在就生产燧发枪的话,恐怕产能较低。”陈于阶向任思齐报告着燧发枪的难题。
任思齐也知道明末的炼钢水平比较落后,使得生产出来的火枪火炮威力比同期的西人要差。可是燧发枪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十八世纪之后已经全面取代了火绳枪。
“先大量生产火绳枪,少量生产燧发枪吧。”任思齐吩咐道,毕竟对于刚刚接触过燧发枪的工匠们来说,想熟练掌握这种生产技术也不是短时间能行的。而崇明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生铁重新炼制成钢,用来制作火枪,盔甲长枪。而为了炼制出来好钢,任思齐花费大量的代价,派人往浙江采购了大量的木炭。因为他知道用木炭炼出来的钢比煤炭炼出来的质量要好很多。因为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而这个时代想生产出适合炼钢的焦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大明境内的铁矿大都品质较差,矿石中含硫磷等其他物质较多。而明代炼制钢铁中还没有掌握住脱硫技术,这也使得明朝士兵的兵器质量较差,拿刀剑来说,明朝军械厂制作出来的刀剑连日本的倭刀都比不上。
任思齐知道想脱去铁矿中的硫很简单,只要在炼铁的时候加上石灰石就行。陈于阶将信将疑的按照任思齐的说法去做了,在炼铁时加入了石灰石,结果炼制出来的铸铁延展性极强。
以往炼出的钢铁极脆,拿制作盔甲来说,因为钢铁的延展性不行,根本没法打制大片的铁甲,只能制作一小片一小片的甲叶,然后用皮绳编织起来,制作成鱼鳞甲。而新的铁炼制出来后,铁匠们发现不论是硬度还是韧性都远高于往昔。于是在任思齐的建议下,开始生产板甲来。
在崇明岛的东端,工匠们制作出来十来架巨大的风车,来自大海的海风吹来,带动着风车转动,然后通过轮轴带动锻锤,重重的砸在下面的铸钢上。随着锻锤的不断砸击,铸钢块四下延展,慢慢变成大块的钢板。再把钢板击打成一定形状,铆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套全身铠甲。
在七月底的时候,第一套板甲被制作出来,进行了测试。经测试发现,五十步内能有效抵挡强弓的射击。二十步内一石强弓能够穿透板甲,可也只能给板甲内的士兵造成轻伤。
当然一套全身板甲重达五十斤,非身强力壮者能够承受得起。可是要是能组建这样一支铁甲步兵,绝对是满洲八旗兵的噩梦。板甲的防御力决定了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