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发动了五次攻势,一次也没有攻到城头。
可是黄斌卿却觉得形势不妙,因为仅仅一下午,城头的官兵就损失了四五十人,都是死于海盗们的弓箭之下。上城帮助守城的百姓们也死上了十几个,在死亡的威胁下,下午时很多百姓借故不再上城墙了。
第二天时,宋立本指挥海盗们改变了攻城方法,不再只攻打南面,而是围住了东西南三面城墙,仅留下背靠山峦的北城。
海盗们三面攻城,黄斌卿也只好把手下士兵分成三部分,分守城墙。可是这样下来,守军兵力薄弱的劣势立刻凸显无疑。每一面城墙上的士兵只有可怜的二百来人,却要面对城下数倍的海盗。
宋立本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催促着海盗们不及生死的攻城。海盗们都是凶悍之辈,为城里的财富所吸引,攻城很卖力。
一天的时间,海盗们数次攻上城墙,黄斌卿亲自上阵,舞动着大刀,连斩十几个海盗,这才把海盗们赶下城墙。
由于连连开火,先后有数门火铳炸镗,火铳手被炸死炸伤五六个,剩下的火铳手说啥也不敢开枪,城头的形势越发严峻。
好在天已经黑了下来,海盗们如潮水般退了下去,城头的官兵们才算喘了口气。
黄斌卿靠着城墙堆碟坐着,累的再也不想动,这一天下来,他东挡西杀,才勉强保住城墙不失。
城墙上,喘息声四起,受伤的士兵不时的发出痛苦的叫声。一百亲兵死伤三十多个,普通的士兵更是伤亡了一百多人。
在舟山军中,只有这一百亲兵是真正能战的军人,而那些普通的官兵常年累月的没有训练过,与普通的百姓没有多少差异。一般的守城还可以,但是当海盗攻上城头时,这些普通的士兵远远不是凶悍的海盗的对手,全靠亲兵们的奋勇厮杀,才把海盗赶下城去,可是这也使得亲兵们死伤惨重。
要是手下有五百精兵的话,这城还可以守下去,可是眼下只有六七十亲兵,还有四百多根本没战斗力的普通士兵,这可怎么守啊?黄斌卿痛苦的思考着。
要是有后悔药的话,黄斌卿以往绝对不会吃空饷喝兵血做的那么过分,怎么也得养上五百亲兵!可是这时再后悔有什么用?
其实在明末,明军的**已经深入骨髓,不独舟山军这一家。明末的军队可能是历朝最贫穷的军队,士兵们吃穿用度比叫花子好不多少。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是朝廷没钱养兵,二就是各级军官吃空饷非常严重。饷银本就不多,军官们层层克扣下来,普通士兵能吃饱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