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百七十二章 HT-7(1 / 4)

帝国重器 周硕 3151 字 2021-08-09

过年之前,胡文海总算抓紧时间去了一次大港。

这次去大港可不是为了玩的,虽然他也顺路去香炉礁码头上“瞅”了两眼,不过那真的不是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

从1991年苏东坡以来——苏联解体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以至于时间过去了足足三年多,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

就比如说——HT-7。

苏联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向中国赠送的T-7装置,经过三年多的增建和调试,终于实现了第一次的两秒放电。当这个消息传来,根本不仅是胡文海,可以说整个聚变研究的学术圈子,都大为震动。

苏联建造的T-7托卡马克装置是七十年代的旧货,二十年来实现的最好成绩也仅仅只是一秒的放电时间。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大概就是没钱闹的。

大港的等离子体研发中心可不仅仅只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这一支人马,卡托姆采夫带着T-7的原班人班诚然是主力军,但这些苏联最顶级的核聚变专家们也从来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T-7装置并不是追求稳态聚变目的的实验设备,而是为稳态聚变进行技术积累的前期技术研发装置,关注的重点在于高能粒子约束、等离子体加热和第一壁问题的处理方面。

也就是说T-7装置只要能把聚变材料加热到等离子体,然后能在第一壁烧坏之前把电放出来,这就算是成功了。至于说如何稳定的重复实现这一过程,T-7装置暂时不予考虑。

而这个放电过程,在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时代,最好的成绩就是一秒。

而当卡托姆采夫带着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原班人马和T-7装置抵达大港,HT-7的改、增、扩建项目就立刻启动了。而且并不是以重复T-7参数为目的,而是直接奔着下一代T-7性能去的。

万元熙院士从一开始,在时间表里就已经准备好了HT-7装置的各项技术达标节点。

HT-7装置的近期任务,就是在建成同时实现三秒放电。五年时间,实现高参数的十秒放电。在21世纪之前,完成下一代HT-7U装置的建造,实现三十秒放电的目标。

远期任务就不说了,单说HT-7装置的改造,需要涉及的技术领域就已经不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能解决的了。

想要让T-7装置实现超过一秒时间的放电,就必须对整个电源系统进行重新构建。

T-7装置的高压大电流设备因为研发时间过早,所以竟然没有成熟系统可供使用,而全部都是由当时的科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