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富有设计感和历史痕迹的机场,就让人对这个国家不禁生出一些高山仰止的感觉来。
“那位同志,嗨,说你呢!这边,到这边来!”
王船夫茫然的从出站口里走出来,冷不丁的听到一声中文的呼喊,亲切感瞬间油然而生。
他拎着行李连忙向着发声的方向望去,接机口的栏杆后面,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中国人。
“王船夫是不是?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
喊话的人手里端着记事本,对着王船夫上下打量,点了点头:“行了,接了你今天的人就算是到齐了。别耽搁了,咱们还得再赶路去德累斯顿呢。”
“哎,同志,你怎么称呼?”王船夫摸了摸身上,好不容易翻出一盒烟来,笑着向这人手里塞了过去。
“姓孙,孙磊。”孙磊伸手一挡,将王船夫递过来的烟推了回去,嘿嘿笑了一声:“同志这个你就自己留着吧,咱们在德国得呆一段时间,可别断顿了。就德国这物价,真抽不起烟。”
“走吧,咱们时间紧,事情路上说。”
孙磊在泰格尔机场这次接到了三个人,正好开了一辆东德的卫星牌小汽车,一车就把人给装下了。从柏林到德累斯顿一百六十多公里,四个人用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总算是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德累斯顿郊区的一处小旅馆,此时楼里已经住满了行色匆匆的中国人。这里不仅住客操着中文,而且就连服务生和管理人员,同样也是黄皮肤黑头发讲着中文的中国人。
王船夫将行李仍在大厅的沙发上,有些惊讶的上下打量着门厅里的情况。悠长的走廊里来来往往的都是讲着普通话的中国人,让他甚至有种身处国内的荒谬感。
“老孙,你回来了!正好,找你呢。”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上穿的是一件破旧的跨栏背心,上面满是黄色的汗渍和模糊不清的印刷体,隐约能从上面辨识出一行类似于“……省部级金奖”之类的字样。
“哟,曹总,怎么又有收获了?”
“是,我今天在德累斯顿又打听到一个情况。德累斯顿的玻璃厂,他们之前是专门为卫星牌汽车供应车挡风玻璃的。上个星期,有一个西德的企业用两百万马克收购了那里。现在这个企业正在处理这家工厂的生产设备,全套风挡玻璃的生产设备售价只有五百万马克……”
“好,我知道了。”听着曹总说完他打听到的情况,孙磊收起手上的笔记本,点了点头:“我这就联系国内,给你询价。”
孙磊说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