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研发工作作为一个选择,摆在了江和甫的面前。根本不需要考虑,他果断的接过了这份重担。在上任伊始,江和甫便提出了一份颇受重视的提议。
《系列核心机研制派生发展型号》的报告,就此直达天听,引起了航发系统上下的一番剧烈地震。
一个为十号工程配套的太行已经让606所上下焦头烂额,江和甫竟然上来就想给项目制造更多的麻烦?
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份报告,其核心思想就是说,太行的核心机不能只配一个太行,而是应该根据太行的核心机派生出更多的发展型号来。不仅要能装机歼十,还得能通过调整外涵道等设计,将它装到其他的战斗机上,甚至将它的大涵道比加力改型装到轰炸机上,无加力型则可以用在运输机上,或者以其核心机开发客机发动机,进而衍生出先进的工业动力燃气轮机来。
想法自然是好想法,但执行起来未免就让人太过蛋疼了。真要这么搞,首先一点就要求设计师彻底将太行的核心机和高压、外涵道,乃至整个系统全部吃透。
这对太行那个F101的核心机来说,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国内真的能把F101给吃透,那也不至于以后会出现发动机上天往外喷零件这种要命的事故了。
太行最初的想法,本来就是F101的核心机加上AL-31F的外涵道,是个在不了解涡扇设计思路下,不求甚解的做法。张恩和只有在WS-10失败之后,才认识到这种做法是走不通的。
但那已经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事情了,江和甫在太行可能失败的局面下,临危受命承担起了WS-10A的研发工作。
但实际上相对于WS-10,WS-10A几乎可以说是重新设计了一款涡扇发动机。
也就是从WS-10A的研发开始,江和甫推进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模式改革。首次遵循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先进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到型号研制”这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开展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这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巨大意义的进步!
江和甫吸取了太行发动机进展不顺的教训,从头开始将F101和AL-31F的核心机设计彻底吃透。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去面对WS-10A的设计,这才有了后来WS-10A装机歼11的成绩。
然而到那时已经太晚了,WS-10A和WS-10B的服役并没有让中国追上美俄两国的第一梯队。两款发动机的产能问题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