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可回避的一个人(2 / 4)

帝国重器 周硕 3083 字 2021-08-09

当于摔机,甚至是威胁到试飞员的生命。而等到装机运转之后再发现设计有问题,其修改的成本就更是设计和建造单位所无法负担的了。

所以在地面上对高空环境进行模拟,就是必不可少的研发手段。

高空台的结构因此也是极为复杂的,为了模拟高空空气稀薄但飞机运行状态的高温、高压,它必须拥有一个巨大的抽气机。

其抽气机的功率,能够在三分钟内抽光整个鸟巢的空气。除此之外,它还必须提供从零下到数百度不等温度的空气,再加上数之不尽的检测和传感设备,设备运转的冷却设备、供能设备,水、油、阀门、管道、泵浦、电路的控制,其复杂程度堪称是一项奇迹工程。

以刘大响主持建设的中国第一个高空台SB101为例——胡文海其实很想亲自向刘大响院士询问一下,您给高空台起名的时候究竟是咋想的?

SB101高空台的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运行起来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一天的居民用电量。

而为了供应这么多庞大的耗电设备,必须有与之对应的降温手段。其冷却水的供应,同样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日消耗量。

SB101为了解决用水问题,甚至不得不在当地修了一座水库。而且为了不至于让水中的杂质堵塞管道,这些设备“喝”的还是软化纯净水!

比人喝的还好!

这么多苛刻的要求和复杂的工程,可想而知高空台的建造是个多么艰巨的任务。

中国从1965年开始SB101高空台的建设,到1995年才完成它。而刘大响院士,则是为其付出了几乎整个人生。

相信在他面前,任何所谓的“工匠精神”,恐怕都只有黯然失色这一个结果了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大响打造的高空试车台,自然是要有人来用的。

这个人,就是他身后的江和甫。

从涡喷13到预研,从涡扇10到太行B再到只闻楼梯响的峨眉,中国涡扇发动机的整个发展过程,全部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

江和甫。

中国进入涡扇发动机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上一句,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系其一身。

在中国航空史、航发史,甚至是军工史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人。

这二位的事迹和照片,胡文海又怎么可能没有了解?实际上何止是有所了解,正如他所说,那是如雷贯耳啊!

但问题是,胡文海了解的是三十年后的刘大响和江和甫。

如今的刘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