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Intel同样渴望能够让x86架构的操作系统,不至于只有微软一家独霸。
他们将对方的产业视为零和状态,对方多赚一美元就是自己少赚一美元。
最初的对抗是隐蔽的,但这种默契下的竞争到了九十年代,已经是逐渐激烈和公开化了。
尤其是当梅尔沃德宣布微软有意支持RISC架构,并且明里暗里的在业界吹风,声称RISC代替Intel的CISC芯片是大势所趋——作为Intel的总裁格罗夫,当然不会对微软有什么好印象。
格罗夫果不其然冷哼一声,毫不客气的说道。
“对于微软,是绝对不能将其当做是盟友的。Intel和微软与其说是联盟,不如说是将它视为在一艘船上的同路人。双方方向相同,尚且可以合作。但你不能把你客舱的钥匙和信用卡交给他。因为你知道,你们在未来的某一个港口肯定会分道扬镳。所以,对他们过于信任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电子产品体系有一个问题。”
胡文海对微软和Intel之间的矛盾笑了一笑,接着说道:“我们的硬件和软件,是运行在一个不牢靠的联盟之下。而说实在话,微软的软件优化能力也并不出色。Intel的CPU很多潜力被微软所浪费,微软在堆砌功能和系统优化这两点上始终找不到平衡,复杂、不稳定和效率低下。我们的计算机用户可能只需要一种功能,但偏偏却必须为很多不需要的功能付费。我不得不凭着良心说上一句,微软如今就是一个软件业的绑架犯。”
“好了,客套话就先说到这里。”胡文海忽然挥了挥手,将自己讲话的位置让了出来。
“下面的内容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做吧,我不能剥夺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多的出镜机会了。”
“呵呵——”
房间里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接着一位双鬓有些斑白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代替胡文海出现在讲台上的是倪光南,这是一个机房中临时改造出来的讲台。背后是一块不小的投影机荧幕,而对面则放了一堆折叠椅,这些美国TI业跺跺脚就会引发一场地震的大人物们就坐在上面。
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倪光南不可能不紧张兴奋。从开发汉字联想输入,到自行研发PC主板,这些年他主持的重点项目简直多不胜数。
在这一系列的项目开发过程中,胡文海逐渐发现这位热情的计算机科学家并不仅仅只是自己拥有卓越的科研才能,而且更善于领导科研团队,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