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似乎“不那么重要”的企业,也蜂拥而至,积极的在浦东成立了销售分公司,甚至是与中国合资的生产企业。
和未来半导体生产设备被少数大企业垄断不同,在这个时期,半导体生产企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在全世界只有三家光刻机公司的时代,似乎很难想象原来还有一个时期,世界上的光刻机制造企业竟然还有上百家的规模。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佳能尼康以外,铂金埃尔默、PERKIN-ELMER、MICRALIGN、GCA、GUINTEL、EATON……
这一长串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光刻机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市场上绝不算小的占有率。
新科晶圆厂就好像在堤坝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原本禁止对中国出口的半导体技术成为了可能。虽然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还不允许,但2微米以上加工技术却已经事实上取消了禁令。
一整个中国的市场向世界半导体行业打开了,这怎么能不让人欣喜若狂?蜂拥而至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商,让浦东焕发出了完全掩盖中关村的光芒。
一时间似乎是世界上能找到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商,都能在浦东找到他们的痕迹。没有合资公司或许还有销售分公司,最差也总能在哪个还没有装修完的大楼里,找到一两个办事处或者代表处。
中国的蓝海,吸引着半导体行业里每一艘巨轮的目光。
在新科晶圆厂的带动下,国内不少企业也发布了自己的半导体生产计划。
首钢集团正在与日本NEC公司接触,希望能够在NEC的帮助下建设一条半导体生产线。魔都金星和魔都贝尔公司接触,希望能够共同负担一条半导体生产线的投资。而长虹更是雄心勃勃的想要从松下引进一条彩色电视集成电路的生产线。
至于说其他成功性比较低、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和计划,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当新科集团表明可以提供68000生产授权的前提下,几乎每一个省都有成立自己的晶圆厂的计划。
1.5微米、2微米的做不来,4微米和5微米的生产线最多一千万美元就能生产出早期苹果麦金塔电脑水平的CPU。各省再怎么穷,一千万美元还是拿的出来的。唯一制约这些生产计划的,也只有人才储备问题了。
也有的企业打算剑走偏锋,这是市场嗅觉比较敏锐的。眼看着国内电子产业要迎来一波春风,集成电路生产线不好上,但是PCB和电子元器件还造不了吗?总不能有了集成电路,就不需要电阻、电容和电感这些配件了吧?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