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祖粉(4 / 7)

帝国重器 周硕 6141 字 2021-08-09

要分别备足十万片。”

“十万片?”胡文海和倪光南对视一眼,笑道:“孟部长你这胃口还真是不小,十万片68000CPU和专用IC,这个我可说不准能不能拿得出手了。这样吧,下个月你和我一起去参加新科晶圆厂的投产典礼,能不能实现你的要求,你就亲自去问陆总师吧。反正我这里可以给你一个定心丸,只要条件允许,我是绝对支持你的工作的!”

胡文海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新科晶圆厂的投产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硬生生将当初世界领先的工艺水准等成了世界一流,这也是美国人这么大方愿意拿出自己芯片生产线的一个小心思。不过哪怕如此,1.5微米级别的芯片工艺,在国内仍然还是独一份。

究竟能在投产后达到多么高的成品率,胡文海自己也是心里没底。但是他预计,早期的成品率很可能会在50%左右,甚至低于50%都是可以接受的情况。

要想把成品率提高到美国同行的水平,即使再怎么乐观也非得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可。

十万片的两种芯片,如果新科晶圆厂真的开动产能,也就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成品率上不去的情况下,两个月的时间也算足够了。只是这第一批的芯片,成本恐怕会比摩托罗拉高上不少。这个就真的是在交学费了,哪怕是亏本也只能是自己承担。

实际上这些问题,孟正峰自己难道不知道?这些信息,在集团内的参考资料上都是会定期通报的。比如请科学院的研究员进行培训,他直接找倪光南也一样可以办下来。而新科晶圆厂的生产安排,也是早就已经有了方案。68000CPU是新科集团的主打产品,这款经典的CPU在国内应用领域相当广泛,至少生产个十年没有问题。

关键的,还是胡文海对信息工程事业部表现出来的态度。

他的一句话,原本可能要在研究院踢踢皮球的培训,立刻就会被人当做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去办。也还是胡文海的一句话,新科晶圆厂生产出来的68000CPU分配的时候就会尽可能考虑优先满足新科电子公司的份额。

在这两个要求都得到满足之后,孟正峰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胡文海笑笑,摊开手看着孟正峰,用好奇的口吻说道。

“来,既然你的要求我都答应了,总要说说你打算怎么干吧?信息工程事业部的最终目的是建成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孟部长对此有没有一个成型的思考?”

“全国性的信息网络,我想应该包括三部分。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