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风衣戴着鸭舌帽,一身KGB打扮的主角出生入死。科罗廖夫还是很有代入感的。
总算经过千辛万苦,主要是经过一番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之后,两人总算是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
“好了先生们,感觉怎么样?”
胡文海笑眯眯的问道。
“哦——”科罗廖夫和尼库一脸享受的点头笑了起来:“不错,这真是很不错的东西!我想在苏联,这款机器一定会非常受欢迎的!”
鉴于已知的一些原因,苏联本身娱乐方式的匮乏是比较严重的。在娱乐宣传领域,似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部都是被美国人控制的战五渣。
苏联在二战之后六七十年代,还是很有一些优秀影片的。像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些经典电影在整个人类电影史上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苏联电影的质量甚至不输给美国的好莱坞。
但问题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太单调了,电影、阅读和音乐。至于说电视吗,苏联的电视台同样受到宣传部的管辖。何况现在在做着苏联宣传部长的还是一个被美国人收买了的犹太人,CIA在苏联的最高级别间谍。哦,也不一定,谁知道戈地图有没有CIA的工作证呢?
雅科夫列夫.爱泼斯坦,这家伙实行的是逆向民族主义。全力打压俄罗斯民族,煽动其他各民族的民族对立情绪,并且在他的任上,彻底毁灭了苏联的英雄历史。将绝大多数苏联英雄打落神坛。用****、暴力和庸俗的肥皂剧占领电视、报刊和出版物,让苏联青年忘掉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和托尔斯泰,更忘掉保尔.察金和卓娅,反而千方百计鼓吹美国的种种优越之处。
怎么样?看着多么眼熟啊。说他背后没有一整个美国文化侵略团队来策划这些事情,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最有趣的一个现象,还是苏联解体之后雅科夫列夫自己袒露的。在他担任宣传部长的时间里,他和**********普遍的寻找那种亲西方的、对苏联体制发表反对意见的干部,然后提供金钱补贴,以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名义。将这些人送往美国。而实际上,这些人则是去美国“提高政治学方面的专业水平”的。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一些干部从美国回来之后,并不都是向着他和**********希望的方向转变。这时候,雅科夫列夫的标准就是,过去批评社会主义的人一旦爱国了,就抛弃他。
对,就抛弃他。出去了再回来变得爱国了,那就抛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