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
没有绣城铁路分局的支持。最大的问题就是拿不到通勤列车的承包权。除非是一个站段、一个站段的去谈,可这样一来,方案执行的难度简直增加了一百倍不止。
胡胜利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文海你在绣城的名声,见一面我想还是没问题的。”
绣城铁路分局虽然不受绣城管辖,但毕竟还坐在绣城的地面上。对于可以在绣城“横着走”的胡文海,多少还要卖些面子。
……
胡胜利的沟通果然很快就有了消息,听闻是新科公司的胡文海,绣城铁路分局的人很痛快就答应了这次见面。
要说绣城铁路分局,那在全国铁路系统上都是有名的存在。八十年代。绣城铁路分局的职工人数高达八万人,全绣城就没有一个单位比铁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了。整个绣城被一条穿城而过的铁路分为南北两个城区,铁路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市场等一切社会功能,绣城铁路号称是“铁半城”,半座城市都和铁路拉的上关系。
作为近年绣城风头一时无两的新科公司,绣城铁路分局对胡文海可谓是闻名已久了。
“这位就是小胡同志了吧?”一个穿着老式中山装的五十多岁男人,上下将胡文海的样子打量了一番,不由亲切的笑着迎了上来。
“这是我们分局的刘局长,刘局长,这就是新科公司的老板胡文海了。”
“刘局长您好。”胡文海主动伸出手来。脸上带着笑容,也是紧走两步迎了上去。
“哎呀,真是久闻胡总的大名了!”刘局长用力的晃了晃胡文海的手,转头看向胡胜利。又说道:“我说胜利你这个同志,怎么不早说和咱们绣城新科的胡总是亲戚,怕我们占你们老胡家便宜是不是?咱们铁路是那样的单位嘛!”
“呵呵,局长您开玩笑了,我这不是参加工作也没多久。文海虽然叫我一声小叔,但关系早就出了三服。挂嘴上不合适。”
“也对,也对!”刘局长哈哈笑着,前面带路:“难得胡胜利同志能这么沉得住气,看来以后还要给你多加点担子才是!”
刘局长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门里是一个装修并不怎么讲究的小房间,大概也就是十多平方米的样子。老旧的办公桌椅和沙发,除此之外办公室里只有一个铁皮文件柜。地面是被常年蹭出镜面的水泥地,墙上是有些斑驳的涂料墙,窗户是有些年头的木头窗,窗帘是有些掉色的麻布帘。
如果单看这件办公室的布置,刘局长大概应该是一个并不讲究享受的“清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