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弯曲、炮击距离较近,多数用于山地战、城市巷战和对战壕清扫。
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加榴炮、迫榴炮,甚至平射迫击炮。而其弹药,也从简单的开花弹延伸到了杀伤、爆破、兼顾杀伤爆破的专有弹药,还有穿甲、破甲和碎甲……等专门针对于装甲的炮弹。
此外,子母弹、照明弹、发烟弹、白磷弹、化学弹……等等,不一而足。发展逐渐精细化,分工细化。这让小国对此望而却步。尤其是非洲国家,你几乎看不到太多技术性兵种的存在。
而包括装甲部队、航空部队、舰队……等等这些技术性更为复杂、分工更为细致的部队,就更别指望了。
说到底,这一个是需要有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支撑。还需要有足够高素质的人才的加入,这些部队才能够成军。比之资源和资金更为难得的,是大量有着一定素质的技术兵种。操作火炮,现代你得会计算机、需要知道怎么计算诸元。
这些都是需要你至少会基础数学的。但,这些基础教育在卢旺达几乎是不存在的。你让他们怎么去成立这些兵种?!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完全没有办法。
在这些之外,现代战争已经不仅是人的战争。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打的是后勤,也就是子弹、给养、运输。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颗星球上能够用生产线生产火炮,甚至用小手工作坊去生产枪支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少。
但能够生产枪支火炮最为重要的需求——他们的弹药的国家,却没有多少个。基本上来说,只要具备了近现代化工业能力的国家,做到自产枪支、火炮并不困难。但这颗星球上,能够做到生产子弹的国家却连三十个都不到。
而能够在生产子弹的同时,还能生产炮弹的国家就更少了。仅仅只有十三个。
不要小看一颗子弹、一颗炮弹,这是对一个国家工业能力、冶炼工艺的一种考核。即使是某些看起来似乎是“大国”的国家,他们也无法真正的完成子弹和炮弹的生产。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印度。
印度不是没有尝试过自产子弹、炮弹,试图摆脱连子弹和炮弹都需要进口的窘境。然而,他们的尝试失败了。他们自产的子弹炸膛率之高,以至于让他们本国的士兵都拒绝使用。无奈之下,印度最终依然只能采取进口弹药的方式维持训练。
在普通的子弹与炮弹之外,能够生产专业狙击手弹药、特种弹药的国家就更少了。简直就少的可怜。能够做到生产专业性、针对性枪弹、炮弹的国家,这颗星球上只有不到十个。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