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地在草原上散步,我随意拾起一根青草在手里把玩,想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心有所感地道:“班第,我们就像这草。”班第不能理解话里的意思,疑惑地瞧着我,我微微一笑,摇摇头,“没事。”以后,你就会懂了。
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上,康熙起驾离开科尔沁草原,他又劳师动众地带领一大队人马去了盛京、参拜皇陵,回程的途中还专门去了一趟武台山。话说那是因为顺治帝出家就在五台山,康熙上五台山去是为了看自己父亲。不过我是没有亲眼见到,当时就只有皇太后和康熙上去了,连惠妃纳喇氏和德妃乌雅氏都没有资格,就更别说我这样一个小宫女了,自然无法证明其真伪。一路上就这样走走停停,耗费不少时日才终于回到紫禁城。
兰雪,朕命你离开皇宫这个锋芒之地,到宫外去帮我暗中盯着那些有非分之想的阿哥臣子们。朕赐的金牌可以调动办事所需,若有发现,随时来报。
这是康熙在一个时辰之前给我下的密旨……
傍晚时分,我莫名其妙接到一个陌生小太监传来的一道康熙旨意:命兰雪到南书房见驾。
南书房是康熙商量君国大事的重地,非一般人可进。我当时就有些怀疑,但又见小太监是一个卑谦恭谨之人,毫无异样可寻,且他还出示了康熙的金牌,想当然应该不是假传圣旨。
小太监领着我去了南书房,时辰已不早,屋里还未点灯,康熙也没在。小太监用火舍子点亮了一只玉烛,然后道:“兰姑娘先在此等一会儿吧,皇上一会儿就来。”我唔了一声,小太监打了个千后退了出去。
我站在殿中张望,昏暗的烛光把我的身影投射在地上,影影焯焯之间,忽感有些诡异。天空中一个凶猛的雷电骤然炸响,我一惊,霎那间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转身正准备离开,一群带刀侍卫冲了进来,康熙也随后踱步而入。
康熙高坐于金黄色的龙椅上,眯眼危险地瞧着我,阴沉沉地喝问:“兰雪,你可知道擅闯南书房是杀头的大罪。”
“我……”我抬头欲为自己辩解,康熙眼一眯,一个深层的用意呼之欲出,我顿时明白过来,遂叩头认罪,“奴婢……知罪。”
康熙离开龙椅,踱步在大殿里烦躁难耐地不停走动,严肃的表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摒住呼吸。康熙深蹙的眉头似乎在说明这是一件极端棘手的案子,要如何处理让他倍感束手无策。一则显示了他对我的重视,二又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