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虽浓,白日的酷暑却也未尽散去。陈鄞不设宵禁,在街角巷尾总有那么几户酒家迟迟不愿打烊,招待着零星的客人。
“月色正好,方姑娘可愿与在下小酌一杯?”
方东绫坐在居所的屋檐上,她也不看来人,仍旧两手托腮看向远处的酒家:“常大人有这番闲情逸致,真令方某意想不到。”
常渊轻笑一声,坐在她布置的小桌一旁,拿出了一小坛酒。
小桌上有一小茶壶,两个叠着的小杯,两盘甜点。
他分开两个杯子,都倒上了酒:“方姑娘一到夜里,就换上夜行衣,衣着颜色与这天色融为一体。这番趣味也真是出人意料啊。”
方东绫身上正是那日被捕时穿得那套夜行衣,一身墨黑,若是白日里,便会发现这套衣服不同于普通的夜行衣,做工用料都不差,穿于她身,还有几分英姿飒爽。
她撇撇嘴:“你们总不会认为这种关头我还会去行侠仗义吧?”
“学武之人,行走江湖,不论何时何地,行侠仗义总是没错的,只是打家劫舍嘛……”
她哼了一声:“我方东绫劫的可都是奸商,那些人,为富不仁,欺压百姓,就应该得到教训。”
他也不恼,仍是一脸笑:“欺压百姓,官府自会去查,若是人人皆像你这般想,这大陈律法,岂不成了摆设。国必有法,既有法,又岂能不循。”
她白他一眼,喝了一杯酒:“法不公,当废。”
她依稀记得,几年前也有人这么对她说过。
但是那时,她一点回答的勇气都没有。
他浅饮一口:“姑娘的名字甚是好听,不知是否有何寓意?”
她拾起一块糕点,吃着正香:“名字就名字,还要寓意做什么,你的名字有寓意吗?”
常渊淡然:“有啊,我父盼我学识渊博,故取名渊。”
“你父?司理史?”
他浅笑:“不是,是我生身父亲。我三岁后才到义父门下。”
她点点头,缓缓道:“你有父亲给你取名,母亲遗你玉佩,义父又是朝廷栋梁,掌一国之律法刑案。现在自己也成了宣武堂正史,前程似锦,真是让人羡慕。”
“若是可以,我愿以一生碌碌换合家平安。”
她微微侧向他,看着他一笑,将右手伸向前去,揭开壶盖,左手将一壶茶泼了下去,歪着脑袋等了会,也不见下面有人抱怨。
下方是一条小巷。
她一脸失望:“这茗城,还是没有宁京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