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一点石花或晶质闪光(蝇翅状)都没有,则应小心是否马来玉等赝品。
说了造假,再说真玉的选择。
如果是真翡翠玉,那么从何去判断它的价值呢?由于翡翠的形成条件复杂多样,不同的坑口,玉石的皮壳及玉质变化均不同,因而可以说并无辨别的法宝,只能是靠经验加运气。
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一是大块玉开小窗,其内一般含裂多,需小心。
二是对于裂纹、瑕疵多,应观察看清是否连通,如连在一起,其内一定有裂,一块大的仔料最多只能算两块或数块小料。
三则是注意一些传统的行话,自然有其道理。‘宁买一线,不买一片’,说的是一条线的绿(石头两边均可见)往往会比斑片状不规则分布的绿更有潜力,原因是这一线绿如穿过两边则说明内部一定有绿,但无规则片绿并不一定表明内部有绿,有可能绿色只分布在表皮附近,到石内可能会消失。
其四,粗皮子的料称‘皮松’,一般内部也较粗糙,不过有些坑口的这类仔料有时也会有高绿,这就是所谓‘狗屎地里出高绿’。
而皮紧的仔料也就是结构较细腻的,其内一般水头、地张较好。值得注意的是,经验说的往往是一般情况。要做到‘百百’实属不易。实践及认真观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某些厂口的玉石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努力去掌握这些特点,对能否买到好玉至关重要。
还有,在技巧方面,在我看来,皮壳很关键。
翡翠皮壳几乎都有颜色,如紫色、黑色、白色、暗绿色等,与其内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红色、褐色、棕色等,却与内部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沙型和颜色常常近似自然界的一些物质,人们就将其称为同名的沙壳,如沙壳上有一股股一片片的水锈色,人们就把它称为水翻沙
粗糙皮壳称为粗皮石,细喊沙壳称为细皮石,沙粒似盐的叫做盐沙皮,像青蛙一样的绿皮壳叫做青蛙皮。而比较常见的,我适当的说说。
大象皮,形似老象皮,浅灰色,皮壳起皱,触摸时手感带刺,这是风化的典型表现。这种皮的石种较好,是原生沙壳,切割后多见半透明的玻璃底,是皮壳的上等。
老树皮,形似树皮,黄褐色,显褐皱性的干枯,眼看粗糙,手感带刺.切割后多见白水底,含正色者居多,可赌性强.这种皮壳多见出产于大马坎场区.因缅甸有一种当地人称为德乃卡的树,树皮很像这种皮壳,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德乃卡皮。
白沙皮,皮上沙粒似盐,石种老,皮下有白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