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部位者。
再就是查看裂纹。除了观皮辨里、辨色外,在评估翡翠原料时,还要注意查看裂纹(俗称绺裂)的育情况。裂纹当然越少越好。在翡翠原料市场上,玉商为了显示翡翠的质地和颜色,常常把外皮切去一小部分,并把切口磨平磨光。这种被切开的口行话叫‘门子’。为了赚更多的钱,玉商都尽力把门子开在最能展示赌石的质地和颜色的地方,因此,在评估门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门子及周围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切记不要对门子显示的绿色估价过高。
这其,也就千万要注意谨防仿冒做假现象了。由于翡翠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颜色和质地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差异,其真伪和优劣一般人难以掌握,而优劣之间其价值有天地之别,加上原料交易上较强的‘赌性’,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往往不择手段在翡翠原料上做假。比如,如果切开门子后显示的质地和绿色不理想,他们会用一片好的翡翠贴在门子里,蒙骗购买者,等等。”
“那无风,怎么来区别这个真假赌石呢?”苏茹忍不住问道。
张无风夹起一块牛肉送到苏茹嘴里,随后拿起啤酒喝了一口,这才笑道:“很多老坑种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由于氧化作用,皮壳已成褐红、褐黑或其他各种杂色,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买玉者必须从包有皮壳的原石(有时也在皮上开一‘窗口’,指擦掉小块皮壳露出玉质),来判断这块玉的价值。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家与卖家对一块有皮玉石眼光较量的过程。
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当真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在场,而是在附近烧香、求神保佑。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行,话称之为‘赌涨’;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的灰沙头,一夜之间就会倾家荡产,行话称之为‘赌垮’。
从清代起,翡翠就成了国人钟爱的高档玉种,也是从清代起各种翡翠的赝品,炝色、染色、焗色等以劣充好的玉石就已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因而,‘玉石无行家’这句话除了说明翡翠品种的复杂多样外,更道出了各种作伪手法的高明和变化多端,特别是现代科学的达更使一些赝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即使是行家有时也会有跌‘眼睛’的时候。
说到造假,先是原石造假。因原料往往是赌货买卖,刺激、风险大,而且原石有皮壳,因而造假的方法常常隐蔽难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