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了一圈后,都集中在了刚落成的简陋的供电所门前。
街道的两旁这时也挤满了人,他们张望着,等待着,有的喊着自己的娃娃,有的叫卖着冰棍、葵花。不一会儿,从乡政府走出一大群人,听说张副县长也在其中。街道上的人挤得更加紧了,他们都想看看副县长究竟是什么摸样。等过来的那些人在临时搭的主席台上依次站定后,从其中走出一位微胖的中年人,他神气地对着麦克风大声吼道:“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请安静。今天是娃娃们的节日,也是咱们石台乡通电剪彩的日子,……”
四面“噼里啪啦”地响起了鞭炮声,孩子们的锣鼓声也随之响了起来。外面围着的人一听鼓响了,就直往里挤着看热闹。尽管上面的主持人一再大声地吼着“请安静,请安静”,但他的喊声怎能压得住涌来挤去的这些人的声音呢?就连张副县长如何走到台前,又如何讲话,下面的人全然不知。
茗波妈和巧芸在家里边拉家常边焦急地望着前几天刚安好的电灯泡子。大约中午,挂在半墙壁的电灯泡子突然亮了起来。茗波妈和巧芸异口同声地喊着:“咦,灯泡着了!灯泡着了!”村里各家看门的女人娃娃也都跑到院里,同样激动地喊着:“灯泡着了!灯泡着了!”
倪庆山和几个老汉还在村外聊天,他们听到喊声,也都赶忙跑回家去。不知谁家院里响起一阵鞭炮声,紧接着又有好几家院里响起了鞭炮声。几阵炮声过后,那些没到街上看热闹的小伙子们都跑出来聚到了张家的场上,他们蹦跳着,追逐着,打闹着。那些小媳妇、大姑娘们也聚到一块,有的争执,有的歌唱。就连那些平时被家里管得严的、还没有上学的孩子们也跟上又是唱又是跳的。
茗波妈也高兴。她取些麦面,和巧芸早早儿把面和好,等着下午做饭。
直到晚上,茗波和几个学生才说说笑笑地进了家门,茗菡也回来了。倪庆山坐在伙窑的炕上,半张着嘴,笑哈哈地听着孩子们抢着说街上的热闹及各自表演节目的好坏,并看着他们各自亮出的奖品。茗菡因为在高二,表演节目没她的份,但她和茗源他们一样,明天也放假一天,以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巧芸这时舀好了一桌子面条。一家人都上炕去,把桌子围了个严实。茗茹拿着筷子,看看挂在半墙上的灯泡,又看看其他人的脸,然后笑着说:“今儿咱们就和演电影的一样,这么亮,把妈脸上的麻子都能照见呢。”茗源抬头一看,一本正经地说:“哎,真个能看见呢,比蜡亮多了。”一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茗波妈没好气地说:“好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