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那得多少银子啊(2 / 3)

嫁不能反抗。

但是傅家的织工坊就不用,来学手艺不用花钱,学成后也不用给东家免费干三年,只要开始上工就能拿月银,这工位还能传给下一代,但是有人身自由。

不过,前提是得签十年的工契,做满十年才许离开。

十年工契跟祖辈的奴契,这还用比吗?

免费学手艺,不用白给教手艺的东家干满三年活才有工钱拿,这样的好事这是天上掉馅饼啊!

告示贴出去,前来学工的人就络绎不绝,甚至于还有家里把七八岁的孩子都送来的。

傅元令自然不会收这些孩子,太小了什么都干不了,而且这年纪还是长个的时候,干的活儿太累小身板也受不住。

商盟里被前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火热的场面令人大感意外。

同样的,如此招工匠,不免也触动了别人的利益,比如造作局。

造作局这几日看着风平浪静,但是私底下都炸开花了,做工匠的谁不羡慕能有个自由身,卖身给造作局,祖祖辈辈都得当个奴才,这心里可不好受。

造作局里人心浮动,相反地傅家商盟那边却热火朝天。

尤其是傅卢易三家出银四百万两建织锦工坊,更是令人咋舌。

四百万两在百姓耳中那就是个天上的星星,摸都摸不到,只能远远的看一眼。

那得多少银子啊。

傅元令仔细查看了上京的舆图,圈了一块地,距离造作局不远不近,就在上京西郊。

上京西郊除了造作局之外,还有大大小小不少的作坊,只是各商户的产业,规模不大,布局不一。

现在将一整片的荒地圈起来都给了织锦工院,从规模上看,比造作局也就小了一圈。

要建造工坊需要大量的泥瓦匠,民间的泥瓦匠都是小股几十个人,多的上百个人,很难成规模,要是招这样的泥瓦匠一来不好管理,二来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傅元令就盯上了工部。

肖九岐就带着媳妇的期盼去了工部要人,毕竟这织锦工坊也有朝廷一半嘛。

工部做大工程那是习惯的,只在部里记名的泥瓦匠就不下万人,调千余人出来也不是不行。

要是别人工部尚书可能还得推一推摆摆架子,但是瑾王亲自上门要人,那张锅底脸就跟大年夜的门神似的凶神恶煞,再想起这位在朝堂上那张嘴怼的人恨不能就地重生,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尚书的位置上还能再尽忠十几年,不想英年早逝。

于是,工部尚书爽快的批了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