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他一把,悄声说:“这合适吗?”
“没什么不合适的,有钱大家一起赚。”
“这货从哪来?”
“供销社的从哪来,我们就从哪来。”
“他们是从县供销社弄的。”
“我们也去县供销社。”此话一出,就意识到不可能,这县、镇供销社是一家,人家帮自己人也不会帮外人。何况,你还要分一份给村委会,玩得过人家吗?
“直接找厂家进货。”
道理是这么说,但人家会给你吗?你就是把边陲镇的化肥农药都统起来,厂家也嫌少懒得跟你谈。
“不能要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司的。”张建中说。
这可是血的教训,打死也不能那条路。
永强小心翼翼地说:“我有个亲戚在临县供销社干,是不是可以从他们那进货?”
“可以,太可以了,临县与边陲镇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我们要他们的货,帮他们占领边陲镇市场,他们应该求之不得。”
去临县县城比去红旗县的县城还要近,跑了一圈,许多事情都谈妥了,就是价格定不下来,虽然那边说,肯定比红旗县的价格低,但怎么知道人家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回来问了几个村委会支书,才知道他们也有诚意,再装模作样地跑到供销社去发指示,要他们降低化肥农药的价格,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效益,人家更说,不行了,已经是最低了,现在的个体户卖得低,早把价格压下去了。
张建中说:“你们生意人总是说低,但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再低百分之十。”
社长说:“不行了,真不行了。”
张建中就发火了,说:“我是以副镇长的身份跟你谈话,代表镇委镇政府要你让利给农民,不是跟你做生意。”
“知道,知道。”
“那你把你的底价告诉我,把进货价告诉我。”
社长哪敢含糊,把底子都亮了出来。张建中却还假惺惺地说:“如果,县供销社那边的价对不上,我可饶不了你。”
离开供销社,永强笑着说,我算服你了,说假话脸都不红。张建中也笑着说,锻炼出来的,说假话脸红,汇报工作的时候,还不马上就被领导识破了?
两人又跑了一趟临县,心里有底,又把价格压低了几分。他们还跟人家谈边陲镇的海鲜干货,那边稀罕得不行,那边说要,一定要。就又谈价格。
这天,汪燕又打电话过来,张建中就得意地谈起这事,汪燕说,你什么时候学得那么狡猾了?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