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回到巷子里,大家都在议论阿花要嫁人了。
有人说:“她和那男人没有之间没有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什么?在一起生活,处得久了,就有感情了。”
那时候,许多人的婚姻还存在着某种刻意安排,虽然,最后还是由当事人拿主意,但热心牵线的人还是想方设法一定要你们成功。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多次参加热心人的搭桥牵线,还找不到合适的,就会被扣上作风不正派的帽子,一对男女如果确定恋爱关系,却不能走到一起,就算他们从来没拉过手,这女人在大家心目中也有了瑕疵。
因此,一个小的疏忽,也有可能受周围的压力,不得不始终如一。
因此,爱情似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名声。于是,许多结合虽也是自愿自主,却未必真有感情。
于是,没有感情未必不能成就一段婚姻。
很让巷子里的人不理解的是,阿花看中的那个人却比她大许多,有人说,那人与她妈在一起,就年纪而言,更像一对夫妻。至于,那男人多少岁,巷子里没人能知道。
张建中回来刚进巷子,就见到了那个男人,的的确确,他的年纪比阿花才能妈还大,头秃了一半,却还把头发梳得光亮光亮,穿一条带背带的裤子,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香水味。
当时,见她妈大包小包提满了东西,见一袋东西掉在地上,她妈忙着弯腰去捡,与那也弯腰捡的男人碰在一起,张建中还以为,他是阿花家的亲戚,从大城市来的亲戚。虽然,从没听说阿花家有什么大城市的亲戚。
老妈告诉他,那男人是从香港回来的,说那男人年青的时候,去农村下乡当知青,吃不了乡下的苦,偷渡去了香港,二十多年,一直没有结婚。
“谁相信啊!”老妈扁着嘴说,“只有两种可以,一种是他有病,一种是他在香港混得差,穷得没钱娶老婆。”
张建中想,还有一种可能,他是骗子,娶了老婆也说没娶!你怎么查?难道还跑去香港查不成?什么还不都是听他说的。
老妈告诉张建中,改革开放,香港澳门的人回来,不被当成特务了,他们便陆续回来探亲,那男人回来探亲,有一天,去服装街,当然是新搬迁的那个服装街。经过阿花的档,跟阿花聊了几句,就喜欢她了,就跟着她回到巷子,死皮赖脸地要跟她结婚。
开始,阿花的父母都不同意,她爸还挥舞着一把椅子把他赶出巷子,后来,那男人就托人来说媒,那说媒的说那男人很有钱,只要阿花嫁给他,他们一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