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母大怒道:"这是怎的起?这小奴才作怪了!"女子在房内回言道:"我自不愿见这两个老货,也没甚么罪过。"卢母道:"邻里翁婆看你,有甚不好意思?为何躲着不出?"王翁、王姥见他躲避得紧,一发疑心道:"必有奇异之处。"在门外着实恳求,必要一见。女子在房内大喝道:"某年月日有贩胡羊的父子三人,今在何处?"王翁、王姥听见说了这句,大惊失色,急急走出,不敢回头一看,恨不得多生两只脚,飞也似的去了。女子方开出门来,卢母问道:"适才的话,是怎么说?"女子道:"好叫母亲得知:儿再世前曾贩羊,从夏州来到此翁、姥家里投宿。父子三人,尽被他谋死了,劫了资货,在家里受用。儿前生冤气不散,就投他家做了儿子,聪明过人。他两人爱同珍宝,十五岁害病,二十岁死了。他家里前后用过医药之费,已比劫得的多过数倍了。又每年到了亡日,设了斋供,夫妻啼哭,总算他眼泪也出了三石多了。儿今虽生在此处,却多记得前事。偶然见僧化饭,所以指点他。这两个是宿世冤仇,我还要见他怎么?方才提破他心头旧事,吃这一惊不小,回去即死,债也完了。"卢母惊异,打听王翁夫妻,果然到得家里,虽不知这些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悸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看官,你道这女儿三生,一生被害,一生索债,一生证明讨命,可不利害么?略听小子胡诌一首诗:
采桑女子实堪奇,记得为儿索债时。
导引僧家来乞食,分明迫取赴阴司。
这是三生的了。再说个两世的,死过了鬼来报冤的。这又一件,在宋《夷坚志》上:说吴江县二十里外因渎村,有个富人吴泽,曾做个将仕郎,叫做吴将仕。生有一子,小字云郎。自小即聪明勤学,应进士第,预待补藉,父母望他指日峥嵘。绍兴五年八月,一病而亡。父母痛如刀割,竭尽资财,替他追荐超度。费了若干东西,心里只是苦痛,思念不已。明年冬,将仕有个兄弟做助教的名兹,要到洞庭东山妻家去。未到数里,暴风打船,船行不得,暂泊在福善王庙下。躲过风势,登岸闲步。望庙门半掩,只见庙内一人,着皂绨背子,缓步而出,却象云郎。助教走上前,仔细一看,元来正是他。吃了一大惊,明知是鬼魂,却对他道:"你父母晓夜思量你,不知赔了多少眼泪?要会你一面不能勾,你却为何在此?"云郎道:"儿为一事,拘系在此。留连证对,况味极苦。叔叔可为我致此意于二亲:若要相见,须亲自到这里来乃可,我却去不得。"叹息数声而去。助教得此消息,不到妻家去了。急还家来,对兄嫂说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