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字
凡唱北曲者,其字皆从北声,方为合度。若唱南音,即为别字矣。然北字之异乎南 者,十居四五,若必字字从北,则南方之人,竟有全不解者,此亦不必尽泥也。盖当时 之北曲,以北人造之,北人唱之,彼自唱彼之音,自然皆从北读,若南人唱之,南人听 之,则即唱南人之音,似亦无害于理,但以北字改作南音,则声必不和。何则?当时原 以北字配调故也。况南人以土音杂之,只可施之一方,不能通之天下;同此一曲而一乡 有一乡之唱法,其弊不胜穷矣。愚有说焉:凡北曲之字,有天下尽通之正音,唱又不失 此调之音节者,不必尽从北字也。如崇字本音戎,而北读为虫,重字本音虫去声,北读 为中去声,事字本时至切,北读为世,杜本音渡,北读为妬之类。如此者不一而足,若 必尽从北音,则唱者与听者,俱不相洽,反为无味,譬之南北两人,相遇谈心,各操土 音,则两不相通,必各遵相通之正音,方能理会,此人情之常,何不可通于度曲耶?但 不可以土音改北音耳。至于北字中,人人能晓,或此宫此调,必如此方合者,则必不可 以南曲之字易之也。
乐府传声之平声唱法、上声唱法、去声唱法 平声唱法
四声之中,平声最长,入声最短。何以验之?凡三声拖长之后,皆似平声,入声则 一顿之外,全无入象,故长者,平声之本象也。但上去皆可唱长,即入声派入三声,亦 可唱长,则平声之长,何以别于三声邪?盖平声之音,自缓、自舒、自周、自正、自和 、自静,若上声必有挑起之象,去声必有转送之象,入声之派入三声,则各随所派成音 。故唱平声,其尤重在出声之际,得舒缓周正和静之法,自于上去迥别,乃为平声之正 音,则听者不论高低轻重,一聆而知其为平声之字矣。
上声唱法
上声亦只在出字之时分别。方开口时,须略似平声,字头半吐,即向上一挑,方是 上声正位。盖上声本从平声来,故上声之字头,必从平声起,若竟从上起,则其声一响 已竭,不能引而长之,若声竭而复拖下,则反似平声字矣。故唱上声极难,一吐即挑, 挑后不复落下,虽其声长唱,微近平声,而口气总皆向上,不落平腔,乃为上声之正法 。虽数转而听者仍知为上声,斯得唱上声之法矣。
去声唱法
今北曲之最失传者,其唱去声尽若平声。盖北曲本无入声,若并去声而无之,则只 有两声矣。夫两声岂能成调耶?况北曲之所以别于南曲者,全在去声。南之唱去,以揭 高为主,北之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