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二章(1 / 2)

?“我说猴哥,连编辑部手稿里写的什么都不知道,两千块钱就扔出去了。”

八届道。

孙侯没搭理八届,此刻他正看着手里的编辑部手稿,他要把它带回去用金箍棒探测一下,这里的灵气多少。

两个小时后,孙侯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把手稿放在金箍棒上进行了探测,让他略感失望的是,这本编辑部手稿里的灵气似乎都被金箍棒吸取了,金箍棒的顶端微微闪了一下亮光后,就再也没有动静。

不过这也在孙侯预料之中,不过是几页纸嘛,会有什么灵气。

孙侯又用眼睛看了一眼玻璃茶几上面的那本编辑部手稿,会不会是没有用金箍棒对手稿的里面进行探测,被封皮挡住产生了绝缘效应?

他打开手稿,再用金箍棒探测,果不其然这次金箍棒亮了起来,足有十几秒,这说明这真不是一般的手稿。

他赶紧给舒飞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但是没有敢说是用金箍棒探测的事情。舒飞半个小时后,来到孙侯的住处。

舒飞拿起放大镜,戴上白手套,仔细翻看手稿,一边看一边冲孙侯说:“你小伙子真行,又捡到个宝贝。”

孙侯说:“您别兜圈子,直接说。”

舒飞又看了15分钟左右,拍了拍手说:“我给你讲讲,这可不是一般的手稿。这手稿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的亲笔手稿,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你在这个手稿上看到的‘鼎堂先生’,就是郭沫若,他1892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中国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这本《钟鼎彝器研究》的手稿,是他1945年的写的,是研究夏商周青铜器和彝器的重要考古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且在该手稿中,有插图,插图上印有他的钤印。”

虽然孙侯对钤印的知识所知不多,但是他也知道,有款识的作品,其价格要比没有款识的高出许多,只是让孙侯汗颜的是,到现在他也没认出这手稿印章上的名字写的到底是什么。

孙侯看过一些郭沫若的历史传记,他知道,郭沫若曾经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他用苍劲有力的行书,书写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市场拍卖时底价为10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319万元的价格改写了郭沫若书法作品成交记录。值得一提的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