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岁大小地小丫头跑了过来。直直的冲到赵牧面前,战战兢兢地说道:“大爷,这是我家排行老三地丫头,叫做三丫,我想让三丫跟着大爷你学一些本事。”
赵牧摇了插头,“这位大哥,你的要求请恕我不能答应,我么文轩秀可没有招收童工地习惯,三丫太小了,你还是让她留在家上学堂去吧。”
那人恶狠狠的说道:“丫头都是赔钱货,我就算是有钱也不会让她上学的,再说我家都快穷疯了,加上三丫头在内,我家婆娘已经连续给我生了五个丫头两个儿子了,我每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还不够填饱全家人肚子的。大爷,你就行行好,带走三丫吧。我不求她挣钱补贴来家用,但求家里少了她这一张嘴,能让家里的人多吃上一口饭。”
三丫己经到了懂事的年龄,听到她的父亲要把她送人,她既不哭也不闹,只是紧紧地抿着嘴,茫然的看着前方,泪珠儿在眼眶里直打转
丁翁拉了拉赵牧的胳膊,“东家,借一步说话。”
两人往旁边挪了两步,丁翁悄声说道:“东家,你不是一直担心员工对咱们文秀轩的忠诚问题吗?**心性已定,而且忠奸难以从表面上判断出来,但是孩子不一样,心性未定,可塑性也高,只要咱们善加引寻,培养出来一批对店铺忠心的员工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的,花费的时间长一点没有关系,反正东家打算把文秀轩搞成百年老店,这点培养的时间算不上什么。”
赵牧皱着眉头,来回踱起步来,“丁掌柜说的有道理,可是你想过没有,咱们这次出城如果带了太多的孩子返回滏阳城,要是有人追问起来,咱们该怎么回答?而且培养人才不是说办就能办成的事,中间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财力倒是不担心,可是咱们从哪里教育他们的人手。”
丁翁说道:“培养孩子的人手东家不用担心,在滏阳城,我还是认识不少人的,跟孩子们我一些识字先生,工匠师傅还是没有问题的。东家需要操心的就是从孩子们当中机选出来那些适合从事绘制纸符的人,这方面,我不在行,也找不到相关的人手。至于澄阳城里的那些人,东家根本不需要放在心上,每年不少大店铺都会招收学徒工,真要是有人问起的话,咱们就说孩子们是学徒工就是了,反正,咱们的目的也差不多。”
丁翁的话消除了赵牧的心理障碍,赵牧本人是不赞成使用童工的,除非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当初为了被贴家用,赵牧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零工,深知童工的苦楚,他不愿意为了赚钱,而盘剥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