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传佛教共有四大教派,红、黄、白、花。
红教,又名宁玛派,藏语“宁玛”意为“古”。由莲花生创立,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该派僧人穿红衣红帽,故俗称“红教”。
黄教又名格鲁派,藏语“格鲁”意为“好规矩”。由宗喀巴在阿底峡的噶当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而被称为新噶当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由于该派僧人带黄帽,俗称“黄教”。
白教,又名噶举派,藏语“噶举”意为“口授传承”,因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故称“噶举派”,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称“白教”。
花教,又名萨迦派,藏语意为“白土”,建筑在后藏仲曲河谷白色土地上的寺院称为萨迦寺。因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所以萨迦派又被俗称为“花教”。
藏传佛教之中,黄教影响最大,因为是黄教建立了**、**转世系统,因而在**建立起了其它教派无人可代替的地位。但却以红教最为神秘。
红教宁玛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该教派弘扬的佛教,是公元8世纪吐蕃时代传下来的,因而古旧。红教以密宗修习为主,尚“明心见性”,极重密宗且弘扬旧密咒,秘法单传,信徒分散,没有寺院及僧团,外人难以了解他们的传法和生活状态,因而感觉神秘无比。
青海,塔尔寺,藏传佛教第二大名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论地位,仅次于**的布达拉宫,又名塔儿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因塔得名,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寺内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会”,更是热闹非凡。
塔尔寺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气势恢宏。但很少有外人知道,在莲花山侧的另一道山谷中,还居住着一位隐居的高僧,红教大师丹巴多吉。丹巴汉语是圣教,多吉是金刚,这位高僧是现世红教硕果仅存的一位密宗高手,一身修为早入化境,不再过问世事多年。
莲花山莲花